赵阳手里的手机还残留着余温,通话记录上那串陌生号码像一根刺扎在心头。李逸尘盯着屏幕看了几秒,把手机递还给他,语气平静:“查一下这个号码的归属地。”
“已经查了。”赵阳点头,“是外地卡,机主信息模糊,应该是故意隐藏过的。”
李逸尘没说话,只是转身走向窗边。窗外阳光明媚,工地上还在做最后的清扫,几个工人正笑着合影留念。一切看起来都那么美好,可他心里清楚,这通电话就像一颗定时炸弹,悄无声息地埋了下来。
“别让婉仪知道。”李逸尘低声说,“先看看对方下一步想干什么。”
赵阳点头,却还是忍不住问:“你觉得……他们会知道些什么?”
“不知道。”李逸尘的目光落在远处的古建筑群上,“但有一点可以确定,有人不想让我们好过。”
---
项目完工的消息很快传遍了整个文化圈。新闻报道、专题采访、行业论坛,李逸尘的名字开始频繁出现在各大媒体头条。有人说他是古文化的守护者,也有人质疑他不过是借文化炒作自己。但无论如何,他的名字已经成了这一领域的代表人物。
各种邀约接踵而至,从地方电视台的文化访谈,到国际文化交流论坛,甚至还有几家影视公司找上门来,希望将他们的故事改编成纪录片或影视剧。
“你这是要火出圈了。”赵阳一边翻着邮箱里的合作邀请,一边打趣道,“要不要考虑开个直播带货?卖点中式文房四宝什么的。”
李逸尘笑了笑:“等我把眼前这几件事处理完再说吧。”
他没有说出口的是,最近几天,他已经接到了好几个自称是投资公司的联系人。这些人都声称对他的项目感兴趣,希望能深入了解,并提出愿意提供大额资金支持。
其中有一个叫“恒远资本”的机构代表主动登门拜访,自称姓陈,三十多岁,穿着考究,谈吐得体,说起古建筑修复和文化IP开发头头是道。
“你们这次的项目太有潜力了。”陈先生坐在会议室里,手指轻敲桌面,“尤其是结合现代科技与传统工艺这一点,完全符合我们公司未来三年的战略方向。”
李逸尘不动声色地看着他:“你们打算怎么合作?”
“很简单。”陈先生微笑,“我们可以为你们提供一整套融资方案,包括股权结构设计、品牌推广、市场拓展,甚至还能帮你们对接海外资源。当然,前提是你们得让我们全面了解项目的运营模式和技术核心。”
这句话一出,李逸尘的眼神微微一沉。
他知道,真正的投资人不会上来就提技术细节,更不会直接要求掌握核心机密。一个合格的投资人,首先会关注的是商业模式、回报周期、风险控制,而不是急着打听你的技术壁垒在哪里。
但他没有当场揭穿,而是笑着说:“这些内容牵涉到一些未公开的技术专利,可能需要签署保密协议之后才能进一步交流。”
“理解理解。”陈先生点头,“不过我们时间也比较紧,如果能尽快安排一次深度沟通,那就最好不过了。”
会议结束后,李逸尘站在会议室门口,看着那个背影渐渐走远,眉头越皱越紧。
---
当天晚上,他给刘长老打了电话。
“您听说过‘恒远资本’这家公司吗?”他开门见山。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才传来刘长老的声音:“没听说过,听名字像是新成立的基金公司。怎么了?”
“他们派人来找我了,说是要投资我的项目。”李逸尘顿了顿,“但我总觉得不对劲。”
“哪里不对?”
“他们一上来就问我们的核心技术、材料配方、施工流程,甚至连图纸都想看。”李逸尘语气低沉,“这不是正常的投资流程。”
刘长老沉吟片刻:“小心一点。现在很多人打着投资的旗号,其实是来挖资料的。”
挂断电话后,李逸尘坐在书房里,打开电脑,调出了那位陈先生提供的名片和联系方式。他用搜索引擎查了一下“恒远资本”,结果寥寥无几,连官网都没有,只有几条微博动态,全是转发别人的内容。
他冷笑一声,把名片扔在桌上。
第二天,他让助理回绝了这位“投资人”,称目前项目已进入稳定阶段,暂时不接受外部融资。
可没想到,对方并没有就此罢休,反而更加热情地发来邮件,甚至提出可以私下见面详谈。
“看来是盯上我们了。”赵阳看完邮件后皱眉,“这家伙到底什么来头?”
“我已经让人去查了。”李逸尘目光冷淡,“不管是谁,敢动我的东西,就得做好被反制的准备。”
---
就在调查进行的同时,苏婉仪那边也收到了一条奇怪的信息。
是一张照片,拍的是他们工地的一角,角落里堆放着一些未完成的构件模型。照片下有一行字:
【这些东西,不该属于你们。】
她第一时间把消息告诉了李逸尘。
“谁发的?”他问。
“匿名账号。”苏婉仪摇头,“没法追踪。”
李逸尘沉默了一会儿,忽然伸手轻轻按住她的肩膀:“别怕,我们会查清楚的。”
她抬头看他,眼神里有些担忧,但更多的是信任。
“我知道。”她轻声说,“只要我们在一块儿,就没有解决不了的事。”
夜色渐深,城市的霓虹灯次第亮起。而在李逸尘办公室的电脑屏幕上,那封匿名邮件的界面依旧开着,背景里,钟表指针缓缓向右偏移了一格——
咔哒。
它走得比平时快了一点。
都市重生:以诗词歌赋重塑华夏古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