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尘盯着屏幕上的那句话,手指轻轻敲击着桌面。归墟基金会的邮件总是来得恰到好处,有时是危机四伏时的一根救命稻草,有时又像是一枚未爆的雷。
他没有急于回复,而是将注意力重新拉回到眼前的工作上。团队内部的裂痕虽已弥合,但“古今对话”项目的后续推进仍需大量资源与技术支持。而就在这时,一个更大的契机悄然降临。
第二天一早,刘长老亲自打来电话:“李逸尘,国家文化发展基金会正在筹备一项前所未有的项目——‘华夏古文化复兴工程’。他们点名要你担任总负责人。”
李逸尘愣了一下,随即意识到这不仅是一次信任的体现,更是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挂断电话后,他立即召集团队核心成员开会。苏婉仪、赵阳以及几位骨干技术员陆续到场。
“我们要接手的是一个国家级重点项目。”李逸尘开门见山,“目标是修复和重建一批濒临失传的古代遗址,规模空前,意义深远。但这也将是我们面临的最大考验。”
会议室里一片沉默,随后响起热烈的讨论声。
赵阳率先表态:“只要方向明确,我随时可以协调各方资源。”
苏婉仪也点头:“我可以负责学术资料的整理与历史考证,确保修复工作的准确性。”
众人纷纷表达支持,气氛比几天前已经完全不同。
会议结束后,李逸尘走出办公室,站在楼道口望着远处的城市天际线。他知道,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几天后,团队正式进驻第一个修复地点——位于南方某省的一座宋代古塔遗址。塔身早已坍塌,仅存残垣断壁,风化严重,连基础结构都难以辨认。
刚抵达现场,一行人便遭遇了意想不到的阻力。一群村民围在工地外,情绪激动。
“你们不能动这座塔!”一位年长的村民站出来,语气坚定,“这是祖上传下来的风水命脉,动不得!”
李逸尘没有争辩,而是请苏婉仪出面,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讲解古塔的历史价值和修复后的文化意义。她从建筑形制讲到当时的社会风貌,再讲到它对当地文化的象征意义。
村民们渐渐安静下来,有人低声交谈,最终那位年长者叹了口气:“如果真能保住这座塔,我们愿意配合。”
风波暂时平息,但真正的难题才刚刚浮现。
初步勘察显示,古塔结构复杂,且损毁程度远超预期。传统修复方法几乎无法复原其原貌,而若采用现代材料,则可能破坏其历史真实性。
团队陷入瓶颈。
“我们需要更精确的数据。”赵阳皱眉,“光靠现有的文献和残骸分析远远不够。”
“有没有可能找到当时的建造图纸?”一名建模师问。
话音刚落,李逸尘的手机震动了一下。他低头一看,是来自“归墟基金会”的新邮件。
他打开附件,里面赫然出现一组完整的宋代古塔三维扫描数据和原始设计图稿,甚至连某些失传工艺的细节都有标注。
整个团队瞬间沸腾。
“这简直是雪中送炭!”苏婉仪惊叹。
“看来,他们一直在观察我们。”李逸尘目光深沉,缓缓说道,“只是……他们到底是谁?”
正当他思索之际,赵阳突然接到一条匿名短信:“小心王鸿儒的动作,他在找人插手审批流程。”
李逸尘眉头紧锁,立刻拨通林浩的电话,试图了解最新的政策动态。
通话结束后,他的脸色更加凝重。
“王鸿儒已经在活动了。”他说,“他不会让我们顺利推进这个项目。”
“那怎么办?”有人问。
李逸尘站起身,望向窗外的古塔遗址,眼神坚定如铁。
“那就让他看看,什么叫做真正的古文化守护者。”
他转身走向白板,在上面写下几个关键步骤:“第一步,加快数字化建模进度;第二步,启动公众参与计划,让更多人见证修复过程;第三步——”
他停顿了一下,嘴角扬起一丝冷笑。
“正面迎战。”
都市重生:以诗词歌赋重塑华夏古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