帐篷外的雨已经停了,但空气中仍残留着潮湿的气息。李逸尘站在古塔脚下,抬头仰望那座历经风雨却依旧挺立的建筑。晨光洒在塔身斑驳的砖石上,仿佛为它披上了一层金辉。
“修复工作全部完成了。”苏婉仪的声音从身后传来,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激动。
他转过头,看见她手里拿着最后一批验收报告,脸上挂着久违的笑容。赵阳也走了过来,手里拎着一叠打印好的发言稿。
“听证会的结果出来了。”赵阳将文件递给他,“项目通过了,资金也会尽快到账。”
李逸尘接过文件,目光扫过上面的签字与盖章,心中一块大石终于落地。
“接下来就是竣工仪式。”他说,语气平稳,但眼底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波动。
几天后,古塔前的广场被布置得庄重而典雅。红毯铺地,彩旗飘扬,各界人士陆续到场。刘长老亲自前来致辞,几位知名文化学者也在嘉宾席就座。
李逸尘穿着一件深色中式衬衫,站在古塔一侧,目光掠过人群,落在远处一只停在工地围栏上的青灰色鸟儿身上。
它歪着头,正对着这边张望。
他心头一震,快步向前几步,想要靠近些看清楚。然而那只鸟似乎察觉到他的动作,振翅飞起,在空中盘旋一圈后消失不见。
“怎么了?”苏婉仪跟了过来,顺着他的视线望去。
“刚才……那只鸟。”他低声说,“和基金会那段视频里的一模一样。”
苏婉仪皱眉:“你是说……他们还在关注我们?”
“不止是关注。”李逸尘收回视线,“他们一直在引导我们走这条路。”
仪式正式开始,刘长老走上台,清了清嗓子,声音洪亮而沉稳:“各位来宾,今天我们齐聚于此,见证的是一个时代的回响——‘华夏古文化复兴工程’首期项目的圆满竣工!”
掌声雷动。
“这座宋代古塔,曾几近坍塌,如今得以重生,离不开一支年轻而坚定的团队。”刘长老看向李逸尘,语气温和中带着赞赏,“他们的努力,不仅修复了一座古建筑,更唤醒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与敬意。”
人群中响起一阵低语,媒体记者纷纷举起相机拍照记录。
赵阳站在后台,看着这一切,嘴角微微上扬:“你做到了。”
“是我们一起做到的。”李逸尘回应,眼神坚定。
仪式结束后,许多文化界人士主动上前与李逸尘交流,甚至有几家国外研究机构表示希望合作。
“你们是怎么做到的?”一位来自日本的文化保护专家好奇地问,“这种修复技术,我们从未见过。”
“结合了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苏婉仪在一旁解释,“每一块砖、每一根梁都经过精确测绘,并以原始材料复原。”
“太不可思议了。”那位专家连连感叹,“这应该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修复的典范。”
李逸尘听着这些评价,心中却没有太多喜悦。那只青鸟的身影在他脑海中挥之不去。
他悄悄回到监控室,调出刚才的画面。果然,在一段录像中,那只青灰色的鸟再次出现,停留时间比上次还长,甚至还低头啄了几下地面。
他放大画面,发现它脚边有一块碎裂的瓦片,边缘刻着一行模糊的小字。
那是他曾在归墟基金会邮件中见过的符号。
“这不是巧合。”他低声自语。
“你在找什么?”赵阳不知何时走进来。
“这只鸟,它的出现不是偶然。”李逸尘指着屏幕,“它是在给我们传递信息。”
赵阳皱眉:“可我们连它是谁派来的都不知道。”
“也许很快就会知道了。”李逸尘站起身,关掉监控画面,转身走向门外。
阳光洒在塔尖,金色光辉映照在每一个人脸上。李逸尘走在人群中,耳边是赞美与惊叹交织的声音,但他心里明白,真正的挑战才刚刚开始。
夜幕降临,宾客散去,工地上只剩下一盏孤灯亮着。
李逸尘独自站在塔下,望着那扇紧闭的木门。风吹过,带起一阵微弱的铃音,像是某种古老的召唤。
他伸手推开那扇门。
门内漆黑一片,只有一束月光斜射进来,照亮了地面一块嵌着奇异纹路的石板。
他蹲下身,轻轻拂去灰尘,露出下方隐藏的图案。
那是一只展翅欲飞的青鸟,翅膀上刻着一串数字。
李逸尘盯着那串数字,心跳突然加快。
他拿出手机,打开计算器,输入那串数字。
转换成文字的那一刻,他瞳孔猛然收缩。
屏幕上显示着一句话:
“欢迎来到归墟。”
都市重生:以诗词歌赋重塑华夏古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