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机降落在西南边陲的小型机场时,天空阴沉,风卷着沙尘扑在玻璃上,模糊了视野。李逸尘收起手中的纸条,将古籍小心地塞进背包,站起身来。
赵阳已经背好了设备包,苏婉仪则紧了紧围巾,低声说:“这地方比我们想象的还要荒凉。”
他们走出机场,一辆老旧的越野车早已等候多时。司机是个沉默寡言的本地人,只说了一句“你们要去的地方,没人愿意靠近”,便发动车子驶入灰黄交错的山道。
一路上颠簸不断,车窗外尽是裸露的岩石和枯死的灌木。赵阳打开笔记本电脑,调出之前锁定的坐标点,指着地图上的一个红点:“这里就是祭祀遗址的可能位置,附近有一处天然高地,或许就是我们要找的平台。”
“希望如此。”李逸尘靠在车窗上,脑海中反复浮现那句“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他不知道为何会突然想起这首诗,但那一刻站在高台上,仿佛整个空间都被诗意填满。
几个小时后,车子停在一处山口。司机没有下车,只是递给他们一张简易的地图,然后掉头离去。
三人背着装备踏入荒野,风声呼啸,夹杂着碎石滚动的声音。赵阳走在前方,用探测器不断扫描地面,苏婉仪则翻阅着手中的文献,试图找到与唐代风格相符的建筑线索。
“如果这座塔真的存在,它应该隐藏在某个地质结构稳定的区域。”赵阳边走边说,“而且必须避开现代开发地带,才有可能保留下来。”
“可我们现在连方向都难以确定。”苏婉仪叹了口气。
就在这时,李逸尘停下脚步,抬头望向前方一片隐约可见的高地。那里地势平坦,四周被山峦环绕,宛如一幅天然画卷。
“就是这里。”他说。
他们加快步伐,终于抵达那片平台。脚下的土地坚硬而干燥,却隐隐透出一种奇异的平整感,仿佛曾经有人工修整的痕迹。
李逸尘站在边缘,望着远方起伏的山峦,心中那句唐诗再次浮现。他缓缓开口:“‘青山隐隐水迢迢’……如果我们能在这里建一座文化馆,以诗词为魂,以建筑为形,会不会让古文化真正活起来?”
赵阳愣了一下:“你是认真的?”
“我是。”李逸尘转身看向他们,“这不是一次简单的修复任务,而是要创造一个全新的传承载体。我们要做的,不只是复原古建筑,而是让它成为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苏婉仪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如果以唐代文人遗迹为蓝本,再结合诗词意境进行设计,确实可以形成独特的文化地标。”
“但问题是——”赵阳皱眉,“我们现在连资金、资料、施工许可都没有。更别说选址是否符合建筑规范。”
“先从蓝图开始。”李逸尘坚定地说,“只要有了明确的设计方案,其他问题才能逐一解决。”
接下来的几天,他们围绕平台展开详细测绘。赵阳利用无人机拍摄地形图,分析承重能力;苏婉仪翻阅大量古籍,寻找适合嵌入建筑设计中的诗句;而李逸尘则开始构思整体布局。
“我想把主楼建在中央,像一首诗的主旨,四面环绕回廊,象征韵律流转。”李逸尘一边画草图一边解释,“每一扇窗户都要对景,每一条路径都要有诗意。”
“可是哪首诗最适合?”苏婉仪轻声问。
李逸尘陷入沉思。他翻阅着一本《全唐诗》,忽然看到一页泛黄的纸页,上面写着: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他心头一震,抬起头:“找到了。”
正当他准备继续讨论细节时,赵阳突然喊了一声:“等等!你们看这个!”
他指着地形图上的一处异常标记:“这里的地下结构……似乎不是自然形成的。”
李逸尘立刻凑过去,仔细观察那片区域的轮廓。他的心跳猛然加快——那个形状,竟然与古籍中刚刚浮现的新图案惊人相似。
“这不是巧合。”他低声说,“这座遗址下面,还有东西。”
话音刚落,一阵狂风吹过,扬起了尘土。远处的天际线忽然出现一道诡异的光影,像是某种古老的符号在空中闪现,又迅速消散。
三人彼此对视,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震惊与不安。
“这地方……到底还藏着什么?”苏婉仪喃喃道。
李逸尘没有回答,他低头看着手中的图纸,指尖轻轻划过那句“断者非亡,续者方生”。
这时,赵阳的探测器发出一声尖锐的警报,屏幕上显示出一组异常数据波动。
“能量反应……越来越强了。”
李逸尘深吸一口气,正欲开口,忽然听见身后传来一阵低沉的轰鸣声。
他猛地回头,只见平台边缘的地面裂开了一道缝隙,尘土飞扬中,露出一块刻满符文的石碑。
“这是……”苏婉仪惊呼。
石碑上的文字,竟与古籍中的新浮现内容完全一致!
风呼啸着掠过,吹动了李逸尘的衣角。他缓缓走上前,伸手触碰那冰冷的石面,一瞬间,仿佛有什么东西顺着指尖涌入脑海。
画面一闪而过:无数身影在黑暗中行走,手持古籍,吟诵诗句,而远方,一座高塔在风雨中屹立不倒。
他猛然睁开眼,耳边只剩风声。
“我明白了。”他低声说,“这不是普通的遗址……这是守卷人的试炼之地。”
赵阳皱眉:“什么意思?”
李逸尘转头看向他们,眼中闪烁着从未有过的坚定光芒:
“我们不是第一个来到这里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
都市重生:以诗词歌赋重塑华夏古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