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尘刚挂断刘长老的电话,赵阳便从工地办公室跑了出来。
“联系上了吗?”他喘着气问。
“刘长老已经安排好了。”李逸尘点头,“几位古建专家正在路上,最快一个小时就能到。”
赵阳松了口气:“那太好了。屋脊的事不能再拖了,再这么空着,整个塔影阁都像是缺了一块魂。”
两人正说着,一辆老旧的面包车缓缓驶入工地,车身上贴着斑驳的“古文化协会推荐技师”字样。车上下来三个人,年纪都在六十岁以上,穿着洗得发白的工作服,手里拎着工具箱和图纸卷。
走在最前面的老者摘下墨镜,目光落在塔影阁残缺的屋脊上,眉头立刻皱了起来。
“这图,是谁画的?”
李逸尘上前一步:“是我团队根据古籍复原的。”
老者哼了一声:“纸上谈兵。”
他说完便径直走向脚手架,动作利落地攀爬上去,仿佛脚下不是数十米高的建筑,而是自家后院的小亭子。
其他两位老师傅也陆续登上高处,围着屋脊结构仔细观察起来。
赵阳小声问李逸尘:“他们……靠谱吗?”
“刘长老亲自推荐的,不会有问题。”李逸尘回答,但眼神中仍带着一丝紧张。
大约半小时后,三位老师傅从脚手架上下来,围在一张临时拼起的桌边,摊开图纸开始讲解。
“你们的设计,角度差了七度。”那位领头的老者指着图纸,“古人讲究‘飞檐压角’,不是单纯把瓦片往上翘就行,必须让光线能顺着屋脊流下来,形成视觉上的浮动感。”
另一位老师傅补充道:“还有这个榫卯节点,你们用的是现代钢钉加固,这样反而破坏了整体结构的弹性。”
他们一边说,一边拿出随身携带的木尺,在沙地上比划出一个弧形。
“真正的‘塔影浮空’,是靠屋脊曲线与阳光折射形成的错觉。”老者继续道,“我们当年修故宫的时候,就遇到过类似的问题。”
李逸尘听得入神,连忙掏出笔记本记录。
“那该怎么改?”他问道。
“很简单。”老者一指脚下的地面,“先拆掉现有的屋脊骨架,重新搭一个支撑点偏移五厘米的主梁,再调整飞檐的角度。”
赵阳一听要拆,脸色变了:“可这已经是第三次返工了……”
“年轻人,”老者看了他一眼,“你要是想造个样子货,那现在就可以停工;你要真想还原古法,就得按规矩来。”
李逸尘沉思片刻,果断点头:“拆。”
施工队接到命令后迅速行动,不到半天时间,新的屋脊骨架已搭建完成。
接下来的几天里,三位老师傅亲自示范传统工艺,指导工匠们使用手工凿刻、无钉榫接的方式进行搭建。随着最后一块琉璃瓦被稳稳安放在屋脊顶端,晨曦洒落,整座塔影阁顿时焕发出一种奇异的光影效果——屋脊仿佛漂浮在空中,倒映在远处水面上,果然呈现出古籍中描述的“塔影浮空”奇景。
苏婉仪站在观景台前,看着眼前景象,轻声道:“终于……对了。”
赵阳激动地拍着李逸尘肩膀:“咱们做到了!”
李逸尘却没有露出笑容,他的目光停留在工地一角,那里堆着原本应该用于内部装饰的特种木材,如今却只剩下一小部分。
“材料呢?”他问技术员。
技术员支吾道:“供应商那边说……库存告罄。”
“什么时候的事?”
“昨天晚上。”
李逸尘皱眉:“我记得上周才签了三个月的供货协议。”
“是的,但他们突然终止了合同,理由是……有别的项目更紧急。”
“哪个项目?”
技术员迟疑了一下:“是王鸿儒旗下的‘华夏新韵’文化园。”
赵阳猛地站起身:“又是他!”
李逸尘没有说话,只是走到那批木材前,伸手摸了摸一块未加工的原木,指尖传来一阵微弱的震颤,像是某种能量残留。
他回头看向苏婉仪:“石碑那边最近有没有什么变化?”
苏婉仪摇头:“符文波动频率倒是稳定了些,但还没看出具体含义。”
“继续研究。”李逸尘语气坚定,“同时,我要查清楚这次断供背后的真正原因。”
赵阳点头:“我这就去查供应链关系。”
就在这时,一阵急促的脚步声再次响起。
一位工人满头大汗地跑过来:“李总,不好了!运输队刚刚接到通知,明天起所有通往这里的货运通道都被临时封锁了,说是道路维修。”
“道路维修?”赵阳冷笑,“这种鬼话谁信?”
李逸尘沉默地看着远方,塔影阁的屋脊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而脚下的土地,似乎正在悄然塌陷。
“王鸿儒……”他低声喃喃,“你到底还想做什么?”
都市重生:以诗词歌赋重塑华夏古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