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榜当日,五人的加密聊天框如沸腾的岩浆。陈泽盯着屏幕上"听力满分"的成绩,机械铅笔突然自动弹出一个微型奖杯模型——这是顾佳提前植入的庆祝程序。他翻身坐起,在麻省理工的宿舍阳台上,对着波士顿的晨雾举起手机:"我要把这个奖杯3D打印出来,镶在实验室墙上!"
与此同时,顾佳正在清华图书馆顶楼尖叫。她的作文被标注为"革命性写作范本",评审团特别批注:"将科技思维与人文关怀完美融合"。她抚摸着机械徽章,想起考场上那些灵感迸发的瞬间,立刻打开全息投影,向远在各地的伙伴们展示这篇带着热血温度的答卷。
叶云心在亚马逊雨林的树屋里蹦跳着,惊飞了栖息的蜂鸟群。她的生态类题目近乎完美的得分,让机械蜂鸟们兴奋地用翅膀拍打树叶,奏出欢快的节奏。"看!"她将成绩单举到镜头前,"这些小家伙才是真正的幕后功臣!"画面里,几只蜂鸟正用喙拼出"WE DID IT"的字样。
北冥川在智利的观测站摘下眼镜,镜片上残留的纳米投影还在闪烁。他的天文类专业词汇正确率高达100%,连最难的射电暴分析题都获得了额外加分。"原来宇宙射线和英语语法都遵循某种奇妙的规律。"他对着星空轻笑,望远镜自动转向五人约定的"友谊星座"。
林小满的伦敦科技博物馆里,孩子们围着大屏幕欢呼。她的翻译成绩被选为"最具创造力答卷",评审甚至将机械甲虫生成的趣味口诀收录进官方备考指南。"这是属于我们所有人的荣誉!"她抱起最小的参观者,看着机械甲虫在成绩单上投射出五彩烟花。
当晚,五人启动跨国全息会议。陈泽的机械臂举着3D打印奖杯,顾佳身后是滚动播放的作文范文,叶云心的蜂鸟群衔着鲜花环绕,北冥川的望远镜将星光引入虚拟空间,林小满的博物馆则成了梦幻般的庆典会场。他们共同编写的"考试辅助算法"突然自动运行,将成绩单转化为跳动的代码星辰,在虚拟宇宙中组成永不熄灭的战队徽标。这场考试的落幕,不是终点,而是他们用科技与热爱续写传奇的新起点。
高中那年那些事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