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们渐渐长大,祁楠的儿子叫席念安,取“思念”与“平安”之意;秦婉瑜的女儿叫刘思语,盼她“善思”且“能言”。两个小家伙年纪相仿,从小就形影不离,常常凑在一起玩闹,活脱脱是祁楠与席烬、秦婉瑜与刘时年轻时的翻版。
周末的公园里,席念安举着个小风车往前跑,刘思语跟在后面追,银铃般的笑声洒满了整个草坪。祁楠坐在长椅上,看着孩子们的身影,手里翻着一本刚借来的文物修复专著。席烬坐在她身边,正在看一份物理期刊,目光却时不时飘向她和孩子们,嘴角带着温柔的笑意。
不远处,刘时正笨拙地给秦婉瑜拍照,嘴里还念叨着:“再笑一点,对,就这样,我们家婉瑜怎么拍都好看。”秦婉瑜嘴上吐槽他技术差,身体却很配合地摆着姿势,眼底的笑意藏都藏不住。
“你看他们俩,”祁楠笑着对席烬说,“都当爸妈了,还跟以前一样吵吵闹闹。”
“这样不是挺好的吗?”席烬合上书,伸手揽住她的肩膀,“生活要是少了他们的拌嘴,反而会觉得冷清。”
祁楠靠在他肩上,看着远处刘时被秦婉瑜追着打的场景,忍不住笑出声。阳光暖暖地照在身上,让人觉得无比惬意。
席念安和刘思语到了上幼儿园的年纪,每天早上,两个小家伙都会手牵手一起去学校。有一次,老师给祁楠打电话,笑着说:“席念安今天在幼儿园跟小朋友打架了,就因为人家说刘思语的辫子不好看。”
祁楠又气又笑,晚上回家问席念安:“你怎么能跟小朋友打架呢?”
席念安低着头,小声说:“他说思语不好看,思语都哭了。”
席烬蹲下来,看着儿子的眼睛,认真地说:“保护思语是对的,但打架不是好办法,知道吗?以后可以告诉老师,或者用别的方式解决。”
席念安似懂非懂地点点头,跑去找刘思语玩了。
祁楠看着儿子的背影,对席烬说:“你看他,跟你一样,从小就这么护着自己在意的人。”
“那当然,”席烬笑着说,“是我儿子。”
日子就这样在平淡而温馨中一天天过去。祁楠依旧在博物馆工作,只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研究上,偶尔会带一些简单的修复工作回家做。席烬成了大学里的教授,他的课风趣幽默,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只是无论多忙,他都会准时回家,陪祁楠和孩子。
秦婉瑜在博物馆的工作也越来越出色,成了部门里的骨干。刘时的文物防震装置研究取得了不小的成果,还申请了专利,成了小有名气的发明家。两人虽然还是会经常拌嘴,但感情却越来越好,懂得了彼此包容和珍惜。
转眼几年过去,席念安和刘思语都上了小学。席念安继承了席烬的聪明,数学成绩特别好;刘思语则像秦婉瑜,活泼开朗,是班里的文艺委员。
有一天,祁楠去学校接孩子,看到席念安正拿着一个小本子,给刘思语讲数学题,那认真的样子,像极了当年的席烬给她讲题时的模样。
祁楠的心里忽然涌上一阵暖流。她想起了那个闷热的夏天,在补习班的教室里,她第一次见到席烬的情景;想起了在洛阳的白马寺,他们一起许下的约定;想起了在新家的厨房里,他为她做的第一顿饭……那些点点滴滴的回忆,汇聚成了此刻最温暖的画面。
席烬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了,站在祁楠身边,看着孩子们的身影,握住了她的手。“时间过得真快,”他轻声说,“好像昨天他们还在襁褓里,今天就已经这么大了。”
“是啊,”祁楠点点头,靠在他的肩上,“我们也老了。”
“你在我心里,永远都那么年轻。”席烬的声音温柔而坚定。
祁楠笑着抬头,撞进他深邃的眼眸里,那里映着她的影子,也映着他们共同走过的岁月。她知道,无论时光过去多久,无论他们变成什么样子,身边的这个人,永远都是她最坚实的依靠和最温暖的归宿。
夕阳西下,金色的余晖洒在公园里,洒在孩子们的笑脸上,也洒在祁楠和席烬的身上。他们牵着彼此的手,看着孩子们追逐嬉戏的身影,心里都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
未来的日子还很长,会有更多的故事在上演,会有更多的回忆被珍藏。但只要身边有彼此,有这些可爱的孩子,有那些始终陪伴在身边的朋友,他们就有勇气,去面对一切未知的挑战,去迎接每一个崭新的明天。
夏夜晚风与橘子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