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案拼图
超小超大

第14章 法医的疑问

凌晨三点的法医中心,消毒水的气味混着福尔马林的涩味,在中央空调的气流里缓慢沉降。梁程祺盯着电脑屏幕上泛黄的尸检报告,指尖悬在触控板上方,迟迟没有落下。台灯的光晕在她眼下投出淡青的阴影,桌角堆着的咖啡罐已经空了三个——这是她连续第三天泡在十年前的悬案卷宗里。

屏幕上的报告属于“2015·3·12南城女大学生坠楼案”,死者名叫林小满,21岁,某医学院临床医学系大三学生,尸体于当年3月12日清晨被发现挂在学校实验楼的避雷针上,警方最终以“抑郁症自杀”结案。作为当年负责尸检的法医助理,梁程祺的父亲梁世安在报告末尾用红笔标注了“死因明确,符合高坠特征”,可此刻在她放大到400%的页面边缘,一行几乎被咖啡渍掩盖的小字正散发着诡异的气息:“左心室壁可见针尖状出血点,分布异常。”

“异常?”梁程祺喃喃自语,指尖蘸了点水,轻轻点在屏幕上的字迹处。十年前她刚进法医中心实习,跟着父亲整理归档文件时,曾见过这份报告的原始手稿。当时她以为那行字是父亲的笔误——高坠死亡者因内脏破裂引发急性失血,心脏表面出现出血点并不罕见,怎么会“异常”?

可现在重新审视,这个判断显得格外轻率。她点开同文件夹里的尸检照片,鼠标滚轮在第一张全身照上停下:林小满穿着白色连衣裙,裙摆被避雷针勾出一道裂口,露出的脚踝上有一圈淡紫色勒痕,像是被绳索捆过。但当年的现场勘查记录显示,死者坠落点下方没有发现任何攀爬痕迹,教学楼顶的围栏上只有她一个人的指纹,自杀结论似乎无懈可击。

梁程祺切换到局部照片,当屏幕上出现死者左胸的特写时,她猛地屏住了呼吸。照片里,解剖刀划开的胸腔尚未缝合,淡红色的心肌表面散布着数十个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密集地聚集在左心室壁靠近心尖的位置,像撒了一把暗红色的细沙。

“不对。”她忽然起身,从档案室的铁柜里翻出《法医病理学图谱》,指尖飞快地划过书页,停在“机械性窒息”章节——典型的窒息死亡者,心脏表面的出血点会均匀分布在左右心室,且多伴随心外膜下的点状出血;而高坠导致的心脏损伤,更常见的是心肌挫伤或破裂,绝不会出现这种密集且局限的针尖状出血。

她的心跳开始加速,又调出林小满的毒理学检测报告。十年前的检测项目远不如现在全面,只做了常见安眠药和生物碱筛查,结果均为阴性。但报告末尾附着一张手写的便签,是父亲的字迹:“胃容物中检出微量不明晶体,待进一步检测。”

“待检测?”梁程祺皱起眉。按照流程,只要发现不明物质,必须进行质谱分析确认成分,可这份报告里没有后续记录。她记得父亲2015年春天曾因为急性阑尾炎住院手术,难道是当时的临时接替者遗漏了这项检测?

窗外的月光突然被云层遮住,档案室的灯光闪烁了两下。梁程祺的目光落在桌角的物证袋上——那是她今天下午从旧物证室找到的,里面装着林小满坠楼时穿的连衣裙。十年过去,白色布料已经泛黄,但裙摆的裂口处还残留着一些深褐色的污渍。她小心翼翼地用镊子夹起一小块布料,放在显微镜下观察。

视野里出现的不是灰尘或血迹,而是一些不规则的透明晶体,边缘泛着淡淡的蓝紫色荧光。梁程祺心里一动,取出紫外线灯照射——晶体立刻发出强烈的蓝绿色荧光,像碎掉的星星。

“是氟硝西泮?”她脱口而出。这种镇静剂俗称“蓝精灵”,在紫外线下会发出特征性荧光,常被用于迷奸或麻醉。但氟硝西泮的晶体是白色的,怎么会有蓝紫色边缘?

她立刻将晶体样本送去微量物证实验室,质谱仪的检测结果在半小时后弹出:“主要成分为氟硝西泮,掺杂0.03%不明生物碱,分子结构与乌头碱相似,但侧链多出一个羟基。”

乌头碱是剧毒物质,微量即可致命,常见于草乌、附子等植物中。但掺杂了羟基的乌头碱衍生物,梁程祺从未在文献中见过。她忽然想起父亲的遗物中有一本实验记录本,赶紧跑回办公室翻找。

本子的第37页,父亲用铅笔绘制了一个化学结构式,旁边标注着:“3·12案胃容物提取物,β-羟基乌头碱,半致死量0.12mg/kg,作用于心肌钠通道,致心律失常。”下面还有一行小字:“与启明生物2014年专利化合物结构高度吻合。”

启明生物——这个名字像电流般击中梁程祺。她立刻登录国家知识产权局官网,输入“启明生物 2014 专利”,很快找到一份名为《新型乌头碱衍生物及其在精神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的专利文件,发明人是张启明,专利号CN201410xxxxxx.5。

文件中记载,这种β-羟基乌头碱是启明生物研发的“抗焦虑新药”,通过抑制心肌细胞的钠离子内流,达到快速镇静的效果,但临床试验中因出现多例心律失常副作用而终止研发。

“抑制钠通道...”梁程祺的手指冰凉。如果林小满摄入了这种物质,心脏会出现传导阻滞,导致心肌细胞缺氧,进而在左心室壁形成针尖状出血点——这恰好能解释父亲记录的“异常出血”。

可她为什么会接触到这种未上市的试验药物?又为什么会坠楼?

梁程祺重新梳理时间线:林小满的死亡时间是2015年3月12日凌晨2点至4点,死前最后一次出现在监控里,是3月11日晚上10点,从学校图书馆离开,走向实验楼方向。她的室友在笔录中说,林小满最近一直在熬夜准备实验报告,研究的课题是“中药乌头的毒性成分分析”。

“乌头...”梁程祺突然想起,启明生物的创始人张启明早年是学中医药的,曾发表过数篇关于乌头碱炮制减毒的论文。难道林小满的研究触碰到了什么秘密?

她点开林小满的社交账号存档,在2015年3月10日的私密日志里看到一段话:“今天在实验室发现了奇怪的样本,标签是‘β-OH’,和文献里的乌头碱图谱不一样。张教授让我不要声张,可我总觉得不对劲。”

张教授?梁程祺的心猛地一沉。林小满所在的医学院,当年确实有一位从启明生物特聘的客座教授,名叫张启明。

这时,微量物证实验室的同事发来消息:“程祺,连衣裙上的晶体里还检测出微量硅元素,纯度很高,像是工业级别的石英砂。”

石英砂?梁程祺立刻联想到实验楼的屋顶——那里的避雷针基座年久失修,缝隙里确实积着不少石英砂。难道林小满坠楼前曾在屋顶挣扎过?

她抓起车钥匙就往医学院赶。凌晨四点的校园格外寂静,实验楼的铁门虚掩着,锁孔上有被撬动的痕迹。梁程祺打开手机手电筒,顺着楼梯爬到楼顶,夜风带着露水的湿气扑面而来。

避雷针孤零零地立在天台边缘,底座周围的水泥地上,果然有一些散落的石英砂。她蹲下身,用紫外线灯照射地面,在一处凹陷里发现了淡绿色的荧光残留,形状像是半个脚印。

“有人在这里推了她。”梁程祺的声音有些发颤。如果林小满是被氟硝西泮和β-羟基乌头碱混合剂迷晕,失去反抗能力后被人从楼顶推下,那么高坠只是表象,真正的死因应该是药物中毒引发的心律失常,叠加机械性窒息——这就能解释心脏表面的异常出血点了。

她的目光扫过天台角落的通风口,铁栅栏上有一道新鲜的划痕。梁程祺搬来石块砸开栅栏,一股霉味扑面而来。通风管道里漆黑一片,她打开手电筒照进去,发现里面蜷缩着一个破旧的笔记本。

笔记本的封面已经被灰尘浸透,但扉页上的字迹依然清晰:“2015年3月9日,张教授让我测试新化合物的心脏毒性,用的是小白鼠。第5组注射0.1mg/kg剂量后,3分钟内全部死亡,心脏表面有出血点。他让我修改数据,改成‘无明显毒副作用’。”

后面几页画着详细的实验记录,包括心电图波形图——小白鼠的心律失常曲线,与人类因β-羟基乌头碱中毒死亡的曲线完全一致。最后一页只有一句话:“他知道我录了音,我好害怕。”

录音?梁程祺赶紧翻看笔记本夹层,从里面掉出一个微型录音笔,电池早已耗尽。她小心翼翼地拆开录音笔,取出内存卡,塞进随身携带的读卡器里。

回到法医中心时,天已经蒙蒙亮。梁程祺将内存卡插入电脑,一段嘈杂的对话声立刻从扬声器里传出,背景是实验室的通风扇声。

“小满,这个数据不能如实上报,否则项目会被终止。”是张启明的声音,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可是教授,这东西明明有毒!您不能用在人身上!”林小满的声音带着哭腔。

“只是辅助治疗抑郁症的药物,剂量控制好就行。”张启明的声音冷了下来,“你把录音删了,我给你保研名额,再送你去启明生物工作,怎么样?”

“不...我要告诉系里...”

“那就别怪我了。”

接下来是桌椅倒地的声响,女人的尖叫被什么东西捂住,渐渐变成呜咽,最后归于沉寂。三分钟后,张启明的声音再次响起,带着喘息:“处理干净点,别留下痕迹。”

梁程祺摘下耳机,指尖冰凉。原来父亲当年早就发现了疑点,那句“左心室壁可见针尖状出血点,分布异常”,根本不是笔误,而是在暗示真正的死因。可他为什么不直接写在报告里?那张“待检测”的便签,是不是在提醒后来者重新调查?

她忽然想起父亲的病历——2015年3月12日,也就是林小满死后当天,他突发急性阑尾炎住院。是巧合,还是有人故意让他失去行动能力,无法继续追查?

桌角的电话突然响起,是档案室的老同事:“程祺,你要的2015年3月法医中心的值班记录找到了,梁主任住院期间,替他处理林小满案后续的是陈立主任。”

陈立——现任法医中心主任,也是当年张启明在法医界的老同学。

梁程祺的目光落在电脑屏幕上,张启明的专利文件下方有一行不起眼的备注:“本化合物的心脏毒性检测由南城法医中心协助完成,负责人:陈立。”

真相像拼图一样在脑海里逐渐清晰:张启明为了掩盖β-羟基乌头碱的致命毒性,指使陈立篡改毒理学检测报告,将胃容物中的不明晶体描述为“无关杂质”;同时处理掉林小满,并伪造了自杀现场。而父亲发现了破绽,却因为被陈立设计住院,只能在尸检报告里留下隐晦的线索,等待有一天被人发现。

梁程祺的手停在“报警”按钮上方,却迟迟没有按下。她想起昨天下午在旧物证室,看到陈立鬼鬼祟祟地翻找2015年的卷宗,当时他手里拿着的,正是林小满案的物证清单。

这时,电脑突然弹出一封加密邮件,发件人未知,内容只有一张照片:父亲的实验记录本第37页,被人用红笔圈出一句话:“β-羟基乌头碱的拮抗剂是月见草提取物,藏在...”后面的字迹被涂抹掉了,只剩下一个月亮形状的标记。

月亮标记?梁程祺的心猛地一跳——这和最近几起凶案现场发现的标记一模一样。难道十年前的案子,和现在的连环杀人案有关联?

她立刻调出月见草提取物的资料,发现其中含有的γ-亚麻酸确实能缓解乌头碱中毒导致的心律失常。如果有人一直在用这种物质救人,又在现场留下月亮标记,会不会是在暗示β-羟基乌头碱的存在?

窗外的阳光穿透云层,照在梁程祺布满血丝的眼睛里。她拿起林小满的尸检报告,在父亲标注的“异常出血点”旁边,用红笔写下自己的结论:“死因:β-羟基乌头碱急性中毒,合并机械性窒息,高坠为辅助死因。”

写完最后一个字,她忽然注意到报告末尾的签名处,父亲的名字旁边,有一个极淡的月牙形压痕,像是用指甲不经意间划下的。

梁程祺的指尖轻轻抚过那个压痕,仿佛触到了十年前父亲留下的温度。她知道,这场跨越十年的追寻才刚刚开始,而张启明和陈立背后,一定还藏着更大的秘密,就像那枚月亮标记,在法医中心的灯光下,投下若隐若现的阴影。

罪案拼图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我磕cp怎么了 连载中
我磕cp怎么了
祝情侣们99
本书无抄袭任何书籍爱磕就磕,不磕就滚本书很杂,不看退出
0.6万字5个月前
吃瓜群众,在线粮仓 连载中
吃瓜群众,在线粮仓
六壬大安
1.为本人各种类型文字收集册2.经常调整整理分卷、目录3.不喜勿入
0.4万字3个月前
与妹妹交换性别后,我成了校花 连载中
与妹妹交换性别后,我成了校花
深野璃奈
本书又名《好想与妹妹交换性别》童年许下与妹妹交换性别的愿望,却没想到在多年后真的实现。当我以女孩子的身份来到学校,当妹妹如愿以偿变成男孩子,......
1.9万字3个月前
竹马的宠爱…… 连载中
竹马的宠爱……
美焰
介绍了竹马从小宠到大的女主,喜欢了一生一世
0.1万字3个月前
盗墓新传 连载中
盗墓新传
爱吃香蕉的狮子
1.5万字3个月前
隐藏在蝉鸣里的你 连载中
隐藏在蝉鸣里的你
有点冰欸
意识流作品,更加偏好写细腻的情感和环境描写。举一个不太形象的比喻,就是有时候作品里一个下午的时间段,能写很多张,还有穿插很多回忆,这并不是我......
2.0万字4周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