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船在长江入海口打转的第七圈,我看见了那座锈蚀的灯塔。
它的基座完全被藤壶覆盖,露出水面的部分像根生锈的脊椎骨,顶端残存的透镜折射着诡异蓝光。当渔船靠近到五百米时,蓝纹自动在船舷编织出停泊索——这些生物纤维精准勾住灯塔扶梯,如同母亲曾经攥紧我学步时的手腕。
老赵的钢笔在航海图上圈出的坐标点,此刻正与灯塔位置完美重合。图例显示这里本应是片开阔水域,但潮水退去后,露出水面的金属结构分明是个人工岛。那些锈蚀的钢梁上,用防腐蚀涂料写着「蓝月亮计划第三阶段试验场」。
“涨潮还有四十分钟。”老赵的作战靴碾碎一只发光藤壶,汁液在甲板蚀刻出母亲的字迹:「原原,看月亮」。可此刻天空只有铅灰色云层,连太阳都只是个模糊光斑。
我握紧两支血清跳上扶梯。铁锈在掌心留下血痕,但伤口渗出的不是红细胞,而是带着金属光泽的蓝雾。灯塔内壁刻满螺旋纹路,与雾螺壳的编码如出一辙。当爬到第三层平台时,整座建筑突然震动,露出隐藏的升降梯——控制面板需要指纹解锁,而蓝纹正自动重组为母亲的手部轮廓。
电梯下降时,舱壁显示屏亮起1998年的监控画面:
年轻的母亲站在同样位置,怀里抱着从文昌鱼养殖场带出的防水箱。她面前的操作台上,十二个培养舱里漂浮着不同发育阶段的人类胚胎。最引人注目的是中央那个空舱,标签写着「量子态融合舱」,旁边贴着我的周岁照片。
“你母亲是自愿成为载体的。“老赵的声音混着电梯钢索的摩擦声,“当年化研所的量子克隆实验需要活体中转站,只有她特殊的嵌合体基因能承受。“电梯突然倾斜,他抓住我背包带才没摔倒,“那些锈蚀的血脉……其实是量子通道。”
地下七层的实验室完整保留着母亲最后时刻的样子。主控台上摊开的工作日志停在1998年7月15日那页,母亲颤抖的笔迹记录着:
「量子纠缠场已稳定,但林淑媛擅自修改参数。
必须把原原的第七代克隆体送出试验场。
记住:蓝月亮不是卫星,是……」
文字被蓝血浸透。我翻开下一页时,夹在其中的照片滑落——母亲临产前站在这个实验室,她的腹部在X光片下呈现金属光泽,而子宫位置嵌着颗微型蓝月亮模型。
老赵突然按住我肩膀:“听。”
某种低频震动从地板传来,节奏与《锈蚀的摇篮曲》完全一致。顺着声源来到实验室角落,发现这里藏着个微型祭坛:母亲的白大褂叠放整齐,上面摆着七个雾螺壳,排列成北斗七星形状。当触碰最亮的那个螺壳时,天花板投射出全息影像——
二十岁的母亲悬浮在量子舱里,她的皮肤逐渐透明,露出体内金属骨架中流动的蓝色光点。舱外站着穿防化服的林淑媛,正往控制台输入错误参数。影像突然跳转到七年后,母亲抱着婴儿时期的我躲进渔船,而她背后,长江入海口升起一轮诡异的蓝月亮。
“血清。“老赵指着祭坛下方暗格,“该做选择了。”
暗格里静静躺着两支注射器。与养殖场找到的不同,这两支的标签已经褪色,但母亲用手术刀在金属表面刻了字:
蓝色那支刻着「平凡的一生」;
红色则是「妈妈的路」。
我拿起蓝色血清时,实验室突然响起母亲预设的语音:
“选择普通人的生命,你会忘记这一切。血清能逆转金属血脉,让你像常人一样生老病死。”
当手指移向红色血清,她的声音哽咽了:
“选择继续我的路,你要承受量子态的不稳定性。但能见到真正的蓝月亮……以及这个世界的真相。”
全息影像突然扩展成整个实验室的立体地图。红色路线指向地下九层的量子对撞舱,蓝色路线则通往顶层的直升机平台。最惊人的是,地图显示这座人工岛下方连接着数百公里长的海底隧道,直通太平洋底的某个发光点。
老赵的钢笔突然发出警报声。潮水监测器显示,海平面正以每秒两厘米的速度上涨,而藤壶分泌的黏液在墙上蚀刻出新倒计时:00:29:59。
“林淑媛启动了自毁程序。”老赵拽开控制台面板,露出里面的手动制动杆,“她得不到量子血脉,就要毁掉整个蓝月亮计划。”他的作战服领口滑出条项链,吊坠是颗微型雾螺壳,“我答应过淑芬,要让你自己做选择。”
项链内侧刻着「水文站 1997.12」,正是母亲怀胎七月的日期。
两支血清在掌心温度下微微发烫。蓝色那支的液体清澈见底,红色则悬浮着金属微粒,在光照下形成微缩星云。当把它们并排放在母亲祭坛前时,七个雾螺壳突然悬浮,在空中组成双螺旋结构。
地下传来闷响,实验室的灯光开始闪烁。老赵已经扳下制动杆,但潮水倒灌的轰隆声越来越近。在最后三十秒,我撕开红色血清的封装,针尖抵住左臂蓝纹最密集处——
液体注入血管的瞬间,整座人工岛停止了震动。
潮水声、金属变形声、老赵的喊叫声,全部退化成遥远背景音。皮肤下的蓝纹集体发光,在眼前投射出母亲最后的信息:
「原原:
蓝月亮是量子纠缠场在四维空间的投影。
你能看见它,是因为你的血脉已经锈蚀到能穿透维度。
现在,游向光。」
实验室地板突然透明化,露出下方无垠的深蓝。在太平洋底最深处,有轮直径约三公里的蓝月亮正在发光。它的光芒穿透海水和金属舱壁,为我镀上同样的蓝色光晕。
老赵的呼喊从很远的地方传来:“血清启动要十分钟!我们得——”
他的声音戛然而止。我的身体正在量子化,每个细胞都分解成蓝色光点,又重组为新的结构。当最后一丝人类体温消失时,人工岛自毁的冲击波恰好抵达,却在接触蓝光的瞬间静止。
在彻底进入量子态前的最后一刻,我看见二十年来的记忆全部实体化:
——婴儿时期躺在母亲金属光泽的怀抱里;
——七岁生日那天,穿红背心的“弟弟”在镜子里对我笑;
——高考前夜,蓝纹第一次在月光下浮现……
这些记忆碎片旋转着沉向海底蓝月亮,而我的意识跟随它们,穿过锈蚀的灯塔、穿过汹涌的暗流、穿过母亲留在长江入海口的最后印记。
蓝月亮的光晕里,二十岁的母亲正张开双臂。她的金属骨架已经锈蚀,但笑容比所有记忆里都明亮。当我们的量子态相拥时,她在我耳边说出最终答案:
“血脉锈蚀不是诅咒……是妈妈给你的翅膀。”
啃食记忆之物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