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因缘际会启新程
在湖湘大地的中心,长沙以其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闻名遐迩。岳麓山宛如一颗翠绿的明珠,镶嵌在这座城市的西边,山上的岳麓书院,历经千年风雨,依旧散发着浓郁的文化气息。而与之相邻的岳麓山书画研究院,亦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承载着书画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新学期伊始,湖南大学、中南大学等几所高校的校园公告栏上,一则引人注目的消息悄然出现:岳麓山书画研究院与岳麓山书院联合举办的国学讲座与游学活动即将开启,面向全体大学生免费开放。这一消息如同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激起层层涟漪。
林羽,湖南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大三学生,对国学有着浓厚的兴趣。当他看到公告时,眼中顿时闪烁起兴奋的光芒。“终于有机会深入接触国学经典了,而且还有游学活动,能亲身感受岳麓山的文化魅力,太棒了!”林羽迫不及待地拉着室友苏然一同报名。
与此同时,在中南大学艺术学院,擅长绘画的叶萱也得知了这个消息。她一直渴望将国学元素融入自己的画作中,提升作品的文化内涵。“这次活动说不定能给我带来新的灵感。”叶萱迅速填写了报名表格。
在活动筹备办公室里,岳麓山书画研究院的院长陈墨与岳麓山书院的山长赵知礼正在紧张地商讨活动细节。陈墨皱着眉头说:“此次活动面向众多高校学生,我们一定要确保讲座内容深入浅出,既能吸引专业学生,又能让其他同学也有所收获。”赵知礼点头表示赞同:“没错,游学路线的设计也至关重要,要让学生们在行走中真正领略到国学的魅力。”
第二章:讲座开启智慧门
讲座的日子终于来临,宽敞的报告厅内座无虚席。来自各高校的学生们满怀期待地等待着。首位开讲的是国学大师李老,他身着唐装,精神矍铄地走上讲台。
“同学们,国学,乃中华民族之瑰宝,是我们民族精神的根基。”李老缓缓开口,声音虽不洪亮,却极具穿透力。他从《论语》中的“仁”讲起,阐述儒家思想对个人品德修养和社会和谐的重要意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简简单单的八个字,却蕴含着为人处世的大智慧。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换位思考,多站在他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林羽全神贯注地听着,手中的笔不停地记录着。他被李老的讲解深深吸引,脑海中不断浮现出书中的经典语句与现实生活的种种联系。苏然原本对国学的理解较为浅显,此时也听得入了迷,心中不禁感叹国学的博大精深。
接下来的讲座中,还有对诗词韵律的剖析,对古代哲学思想的解读。每一场讲座都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学生们通往国学宝库的大门。叶萱在听关于书画与国学关系的讲座时,灵感如泉涌。她想到可以以国学经典故事为蓝本,创作一系列具有文化底蕴的绘画作品。
第三章:游学探寻文化源
讲座结束后,备受期待的游学活动拉开帷幕。清晨,学生们早早地在岳麓山脚下集合,阳光洒在他们充满朝气的脸上。陈墨院长亲自担任游学的领队,他指着眼前郁郁葱葱的岳麓山说:“同学们,这座山不仅是自然美景的汇聚地,更是一部鲜活的国学史书。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去探寻它的奥秘。”
队伍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首先来到了岳麓书院。赵知礼山长早已等候在书院门口。他引领着学生们走进书院,介绍着书院的历史变迁:“岳麓书院始建于北宋开宝九年,历经宋、元、明、清各代,千年弦歌不绝,培养了无数经世致用之才。”
学生们漫步在书院的庭院中,看着古朴的建筑,抚摸着斑驳的墙壁,仿佛穿越时空,看到了昔日学子们在这里刻苦攻读的场景。林羽站在讲堂前,想象着古代大儒们在此讲学论道的盛况,心中对国学的敬意又增添了几分。
随后,他们来到了爱晚亭。陈墨院长站在亭前,讲解道:“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后由湖广总督毕沅,据‘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爱晚亭。这不仅是一处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承载着深厚的诗词文化。”叶萱拿出随身携带的画本,迅速勾勒出爱晚亭的轮廓,她要将这充满诗意的画面融入自己的画作中。
在游学过程中,也有一些小插曲。有位同学不小心扭伤了脚,同行的同学们纷纷伸出援手,帮忙搀扶。这小小的举动,正体现了国学中“互帮互助”的精神。
第四章:交流碰撞新火花
游学结束后,主办方组织了一场交流分享会。学生们围坐在一起,分享着自己在讲座和游学中的收获与感悟。
林羽率先发言:“这次活动让我对国学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以前我只是死记硬背经典语句,现在我明白了它们背后的深刻内涵,并且能将其运用到生活中。”苏然也点头附和:“是啊,国学不再是书本上枯燥的文字,而是与我们息息相关的生活智慧。”
叶萱展示了她在游学过程中创作的几幅草图,兴奋地说:“我从国学中找到了新的绘画灵感,接下来我想创作一组以国学为主题的系列画作,让更多人通过艺术领略国学的魅力。”其他同学也纷纷发表自己的想法,有的打算成立国学社团,在校园内推广国学文化;有的则计划撰写相关论文,深入研究国学在当代的价值。
陈墨院长和赵知礼山长听着学生们的发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陈墨说:“看到你们对国学如此热爱,我们举办这次活动的目的就达到了。希望你们能成为国学传承的使者,让国学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绚烂的光彩。”
然而,活动结束后,也面临着一些后续问题。比如部分学生希望能有更深入的国学学习机会,但学校常规课程中相关内容有限;还有学生提议建立长期的国学交流平台,方便不同高校学生之间的沟通。这些问题该如何解决,成为了陈墨和赵知礼需要思考的新课题。 (这部分内容你觉得怎么样?你可以提出更多具体想法,我们一起把故事继续丰富下去,朝着一亿字的目标前进。)
瓷影茶香玉骨茗茶传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