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程蹲在她面前,强迫她看着自己的眼睛:"听好了,完美小姐。我们也许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正经团队',但世界上所有颠覆性创意最初都被认为是疯子想法。"
"他难得说对了。"黎晖递给她一杯水,"况且山本已经认可我们的方向。"
邓婵星接过水杯,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手在微微发抖。她原以为辞职后就能摆脱父母的阴影,但他们的几句话就轻易动摇了她的信心。这种条件反射般的自我怀疑,或许需要更长时间才能根除。
"谢谢。"她轻声说,"我们继续工作吧。"
接下来的两天,四人全力完善方案。江程的音乐模块设计出乎意料地严谨,将复杂的金融概念转化为直观的听觉体验;黎晖确保了每个知识点的准确性;肖晚晚则创造了生动的故事框架;而邓婵星,负责将所有碎片整合成流畅的整体。
提交方案前一晚,邓婵星发现江程的工作电脑还开着,屏幕上是一段未完成的旋律。她本想合上电脑,却瞥见了文件名:《给D的未完成》。好奇心驱使下,她戴上耳机点击播放。
钢琴前奏如流水般倾泻而出,接着是江程的声音,比平时录音时更加私密和脆弱:
「你总是知道对的路/而我总是选择绕行/我们像两颗不同轨道的星/却共享同一片夜空...」
歌曲在副歌前戛然而止,留下令人心痒的空白。邓婵星摘下耳机,胸口涌起一股暖流。这是江程式的告白——用音乐说出无法直言的情感。
"偷听是不道德的。"
邓婵星猛地转身,看到江程倚在门框上,嘴角挂着似笑非笑的弧度。
"电脑开着..."她心虚地解释,"这首歌..."
"给你的。"江程走过来合上电脑,"还没写完。"
邓婵星想问他歌词中"不同轨道的星"是什么意思,但江程已经转移了话题:"方案最终检查完了吗?"
"嗯,已经打包好了。"邓婵星犹豫了一下,"江程...你觉得我们能行吗?"
江程没有立即回答,而是拉起她的手,带她来到窗前。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到东河和曼哈顿的天际线,无数灯火在夜色中闪烁。
"看到那些亮光了吗?每一盏灯背后可能都有一个像我们这样的小团队,在为自己的梦想拼命。"他轻声说,"我不敢保证我们一定能成功,但我知道,如果不尝试,我们永远会想'如果当初'。"
邓婵星靠在他肩上,突然感到一阵释然。也许成功与否并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他们选择了自己的道路,并且一起走下去。
次日,四人紧张地围在电脑前,等待山本的视频会议反馈。当日本制作人的脸出现在屏幕上时,所有人都屏住了呼吸。
"方案很有创意,"山本通过翻译说,"尤其是音乐互动模块。但..."
这个"但"让邓婵星的心沉了下去。
"太保守了。"山本继续道,"我希望看到更大胆的尝试,真正打破金融教育的传统框架。"
会议结束后,四人面面相觑。他们以为已经足够创新,却还是被评价为"保守"。
"现在怎么办?"肖晚晚瘫在椅子上,"全部重来?"
黎晖翻看会议记录:"山本想要更多女性视角的真实案例。"
"还有更直观的风险演示。"邓婵星补充。
江程突然拍桌:"我知道了!我们可以用VR技术模拟投资决策的后果!让学员'亲身经历'市场波动!"
这个提议点燃了新一轮头脑风暴。四人分工合作,邓婵星负责收集女性创业者的真实故事;江程研究VR技术可行性;肖晚晚构思叙事框架;黎晖则确保法律合规性。
然而,随着截止时间逼近,压力开始显现。邓婵星制定了严格的时间表,要求每个人按时完成分配任务;而江程则坚持创意不能"按表操课",经常临时改变方向。
"你能不能至少提前告诉我修改内容?"周五晚上,邓婵星终于爆发,指着被江程改得面目全非的方案,"我连财务模型都要跟着重做!"
"灵感来了就是来了!"江程也提高了声音,"你以为创作是什么?按部就班的数学题?"
"没有基本规划,再好的灵感也是空中楼阁!"
"过度规划只会扼杀创意!"
争吵逐渐升级,直到江程抓起外套摔门而出:"你到底想要什么,邓婵星?完美的方案还是真实的创作?"
门关上的巨响在办公室回荡。邓婵星站在原地,双手发抖。肖晚晚和黎晖识相地躲进了会议室,给她留出空间。
邓婵星机械地走回电脑前,发现江程的手机忘在了桌上。正当她考虑是否该追出去时,手机屏幕亮起,一条消息弹出:
「小林:考虑清楚了吗?环球音乐的offer下周截止。别像上次一样为爱情放弃。」
邓婵星盯着这条消息,胸口像被重锤击中。环球音乐?江程从未提起过这个机会。而"上次"显然是指他拒绝日本山本合作的事。
她放下手机,突然明白了江程歌词中"不同轨道的星"是什么意思。即使在同一个团队,他们依然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优先级。而这种差异,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越来越明显。
窗外,纽约的夜空开始下雨,水滴在玻璃上蜿蜒而下,像一道道透明的伤痕。邓婵星想起父母的问题:"那个男孩的音乐梦想,值得你赌上整个未来吗?"现在她不禁想问自己:她的创业梦想,又值得江程放弃多少机会?
穿越,身为配角的我将逆转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