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在高压的忙碌和压抑的寂静中流逝。
几天后的一个深夜,邓婵星和江程还在伏案工作,肖晚晚也趴在黎晖旁边的桌子上小憩。办公室里只有键盘敲击声和空调低微的嗡鸣。
突然,一声极其微弱、沙哑的声音响起,打破了长久的死寂:
“…水…”
肖晚晚猛地惊醒!她看到沙发上的黎晖不知何时睁开了眼睛,正茫然地看着天花板,嘴唇干裂。
“学长!”肖晚晚惊喜地几乎跳起来,立刻端过温水,小心地扶起他的头,将吸管凑到他唇边。
黎晖极其缓慢地、小口地啜吸着。喝完水,他没有再躺下,目光依旧空洞,但似乎有了一丝微弱的聚焦。他的视线缓缓移动,落在了窗台那瓶金黄的银杏叶上,久久没有移开。
“是哥大的银杏…”肖晚晚的声音放得极轻,带着小心翼翼的试探,“今年…黄得特别好,像金子一样。”
黎晖没有回应,只是看着。许久,一滴浑浊的泪水,悄无声息地从他眼角滑落,没入鬓角。
这无声的泪水,却像一道微光,刺破了肖晚晚心中多日的阴霾。她知道,黎晖开始从那个彻底封闭的深渊里,艰难地往外爬了。
从那天起,黎晖的状态开始以极其缓慢的速度恢复。他依旧沉默寡言,大部分时间只是坐着发呆,或者看着窗外的天空。但他开始自己喝水,会偶尔对肖晚晚递过来的食物微微摇头或点头。肖晚晚尝试着在他身边轻声朗读一些林小雨数据库里技术性不那么强、情感色彩稍淡的笔记片段(她提前征得了邓婵星的同意,并仔细筛选过)。
“**系统反馈机制应设计成双向的,确保报告者知晓进展,避免陷入‘黑洞’焦虑…**” 肖晚晚的声音很轻。
黎晖的目光会偶尔从窗外移开,落在打印稿上,眼神依旧空洞,但似乎在努力理解那些文字的含义。
“星光计划”的推进也取得了关键突破。在邓婵星和江程的据理力争下,Linda Roberts的强力支持下,项目核心预算最终获得批准。江程带领的技术小组在摩根提供的强大算力支持下,开始了VR场景引擎和AI情感分析模型的原型开发。肖晚晚负责的“星光社区”UI设计和规则框架也初步成型,进入了内部测试阶段。虽然哈里森的人仍在暗中使绊子(比如在数据接口权限上拖延),但大局已定,堡垒的建造不可逆转。
一天下午,阳光难得明媚。肖晚晚正对着电脑修改“星河广场”的界面配色,试图让它显得更开阔、更有希望感。黎晖安静地坐在窗边,手里无意识地摩挲着一片金黄的银杏叶——那是肖晚晚早上放在他手边的。
邓婵星和江程正在激烈讨论一个技术难题,关于如何平衡VR场景的“真实压迫感”与伦理安全边界。
“强度阈值必须卡死,避免二次创伤!”邓婵星坚持。
“但低于阈值,无法达到‘唤醒’效果!小雨笔记里强调过‘真实’!”江程反驳。
争论声稍稍大了些。
窗边的黎晖,身体几不可察地绷紧了一下。他缓缓抬起头,目光不再是空洞,而是带着一种深沉的疲惫和一丝难以言喻的清醒。他看向争论的两人,又低头看了看手中那片脉络清晰的银杏叶,最后,目光落在了肖晚晚电脑屏幕上那片正在被调整的“星河广场”星空背景。
穿越,身为配角的我将逆转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