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的寒意被初冬的凛冽取代,纽约的街头裹上了灰蒙蒙的色调。然而,在星辰文化的共享办公室和摩根大厦新挂牌的“D&I 星光中心”里,却涌动着截然不同的热流。Douglas Stevens那力透纸背的签名,如同启动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引擎,“星光计划”正式驶入了实施轨道。
办公室的一角,黎晖的“孤岛”正在缓慢而坚定地消融。他依旧沉默寡言,脸色也远未恢复红润,但眼神中那种令人心碎的破碎感已悄然褪去,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深潭般的沉静和一种专注的疲惫。他不再整日对着虚空发呆,而是重新坐在了自己的工位前。那台存储着林小雨数据库的电脑依旧开着,但他不再沉溺于那些泣血的私人笔记,而是将目光投向了「Proposal & Blueprints」和「Support Network Design」文件夹中那些纯粹的技术构想和逻辑流程图。
肖晚晚的守护也悄然转变。她不再像看护易碎品般寸步不离,而是默契地为他清理桌面,更换温水,在他长时间对着复杂算法皱眉时,默默放下一小碟剥好的坚果。更多的时候,她坐在他旁边,专注地投入“星光社区”的运营筹备。两人之间形成了一种无声的、充满安全感的陪伴场域。窗台上的银杏叶早已干枯,却被肖晚晚精心地压在一本厚重的编程书里,成为了一枚金色的书签,偶尔被黎晖无意识地摩挲。
“星光中心”内,则是另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在Linda Roberts的铁腕统筹下,摩根庞大的资源被调动起来。江程带领的技术团队与摩根IT精英们日夜鏖战。巨大的动作捕捉实验室里,专业演员在绿幕前演绎着林小雨构想的各种职场困境场景;隔壁的服务器机房嗡嗡作响,训练着基于海量案例的AI情感识别和风险预警模型。空气里弥漫着咖啡因、臭氧和代码的味道。
肖晚晚负责的“星光社区”率先在摩根内部小范围上线测试。她精心设计的“星光茧房”(Safe Haven)、“星河广场”(Stellar Commons)和“星光伙伴”匹配机制,在首批测试员工中引发了意想不到的热烈反响。匿名的安全感、温暖的视觉设计、有效的互助匹配,让许多长期压抑的员工找到了倾诉和寻求支持的出口。肖晚晚化身“星语者”(社区管理员ID),每天处理着海量的反馈,优化着规则,小脸熬得通红,眼睛却亮得惊人。她不再是那个咋咋呼呼的小女孩,快速成长为一个干练、敏锐、充满同理心的社区运营者。
“副会长!江程哥!你们看!”肖晚晚兴奋地将平板推到正在讨论VR伦理协议的邓婵星和江程面前,“今天有用户反馈,通过‘星光伙伴’匹配,她成功找到了一个经历过类似晋升不公的前辈,对方不仅给了她心理支持,还分享了当年如何通过合理申诉最终获得公正评估的详细策略!她说感觉‘终于不是一个人在黑暗里摸索了’!这不就是学姐想要的‘并肩而立的懂得’吗?!”
穿越,身为配角的我将逆转人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