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一季)
超小超大

《帝舜有虞》

时维上古,天下尚处于鸿蒙初辟之境,江河湖泽尚未完全驯服,草木禽兽与人类杂处。在冀州之野,有一山名曰历山,林木葱茏,山泉叮咚。山脚下,散落着几处简陋的茅舍,其中一户,便是瞽叟之家。

瞽叟,名如其人,目不能视。他的第一任妻子早逝,留下一子,名曰重华。重华生而有异相,双瞳仁,故又谓舜。后妻壬女进门,又诞一子,名象。自象出生后,这个家的天平便彻底倾斜了。壬女貌美而心狠,视舜为眼中钉,肉中刺,总想着将家产乃至未来所有的好处,都堆到亲生儿子象身上。瞽叟虽盲,却耳根极软,偏听壬女谗言,对舜也日渐冷淡,甚至时常苛责。

舜自幼便懂得察言观色,更兼心性仁厚,虽身处如此境地,却从未有过半句怨言。他每日天不亮便起身,担水劈柴,侍奉父母洗漱,然后扛起农具,前往历山耕种。历山的土地并不算肥沃,且多有石块,耕种不易。但舜从不偷懒,他挥汗如雨,一锄一镐,硬生生在山坡上开出几片良田。

“重华,你看你那弟弟象,今日又抓了只肥兔子,晚上可有肉吃了!”壬女的声音尖利,带着毫不掩饰的炫耀,“你呢?整日在地里刨食,也不见你拿回什么像样的东西!”

舜刚从地里回来,衣衫被汗水浸透,肩上扛着一捆新割的牧草,闻言只是恭顺地应了一声:“母亲,地里的粟米快熟了,过几日便能打下新粮,给您和父亲尝鲜。”

象在一旁斜睨着舜,嘴角撇着:“哥,你就知道种地,真没出息。你看我,弓马娴熟,以后定能做大事!”

舜只是淡淡一笑,将牧草放下,又去准备喂牲口。他知道,与他们争辩毫无意义。与其浪费口舌,不如多做些实事。

然而,壬女和象的恶意,并未因舜的忍让而收敛,反而愈演愈烈。他们见舜在历山耕种渐渐有了起色,邻里都称赞舜的勤劳能干,心中更是嫉妒。一日,壬女撺掇瞽叟,让舜去修补粮仓的屋顶。那粮仓年久失修,屋顶陡峭,本就危险。

舜明知可能有诈,但父命难违,还是带上梯子和茅草,爬上了粮仓。他刚在屋顶站稳,低头便看见壬女和象在下面,正合力将梯子搬走,脸上带着阴险的笑容。紧接着,他闻到了一股刺鼻的气味——是火把!

“父亲!母亲!你们做什么?”舜惊呼,心中一沉。

“重华,你就安心去吧!这粮仓归象了!”壬女尖声叫道,将火把扔向粮仓的木柱。

火焰“腾”地一下窜起,浓烟滚滚,瞬间将舜包围。热浪灼人,茅草屋顶开始噼啪作响。舜心中剧痛,他不明白,为何骨肉至亲竟能如此狠毒。但他没有时间悲伤,求生的本能让他迅速冷静下来。他环顾四周,见屋顶有两捆刚刚铺好的茅草,急中生智,将茅草捆在身上,做成简易的缓冲,然后闭上眼睛,朝着粮仓旁一片茂密的草丛纵身跃下。

“噗通”一声,舜重重摔在草丛中,虽被茅草缓冲了不少力道,仍摔得七荤八素,肋骨隐隐作痛。但他顾不上疼痛,连滚带爬地远离了燃烧的粮仓。身后,是壬女和象惊愕的叫声,以及瞽叟茫然的呼喊。

舜没有回头,他拖着受伤的身体,走到河边,用冷水洗去脸上的烟灰和血迹。望着水中自己狼狈的倒影,那双异于常人的重瞳里,没有怨恨,只有深深的疲惫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悲哀。他不明白,为何仁爱之心,换不来亲情的温暖?

然而,磨难并未让舜沉沦。他只是换了个地方,继续在历山耕种。他的德行,如同山间的清泉,清澈而坚定。他耕种时,见农夫们为了田界争吵,便主动让出自己的田地,化解纠纷;他去雷泽捕鱼,见年轻渔夫争抢有利的渔场,便主动退到水流湍急之处,以自己的行动教导大家谦让;他到河滨制作陶器,见匠人粗制滥造,便悉心钻研技艺,做出的陶器坚实耐用,远近闻名。

渐渐地,“舜”这个名字,在黄河中下游地区传扬开来。人们说,历山有个叫舜的青年,孝顺父母(尽管世人不知其背后的苦楚),仁爱待人,智慧过人,所到之处,百姓皆受其德化,邻里和睦,风气清正。

此时的天下共主,乃是帝尧。尧已在位七十载,须发皆白,虽精神矍铄,但也开始思索继承人的问题。他的儿子丹朱,性情粗野,多行不法,实非治国之才。于是,尧遍访诸侯,询问谁可继承大位。

“陛下,”四岳(四方诸侯之长)上前奏道,“民间有一贤士,名曰舜,其德能昭著,百姓莫不闻之敬仰。臣等以为,可考察此人。”

尧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光芒:“哦?舜?朕亦有所耳闻。其母早逝,继母暴虐,父目盲而偏听,弟象傲慢,然舜能和睦家庭,孝悌两全,实属不易。且闻其在外以德化民,颇有成效。此人,倒是可堪一试。”

为了全面考察舜,尧决定将自己的两个女儿——娥皇与女英,嫁与舜为妻。此举一来是观察舜如何处理家事,二来也是让两位公主深入了解舜的为人。

娥皇与女英,乃尧之贤女,知书达理,聪慧过人。她们遵父命,嫁与舜时,并未因舜出身微寒而有丝毫轻视。她们脱下华服,换上粗布衣裳,与舜一同住在历山的茅舍里,侍奉公婆,操持家务,纺纱织布,毫无公主架子。

舜见两位妻子如此贤淑,心中感激,对她们也十分敬重。他将娥皇与女英视若知己,凡事皆与她们商议。一日,舜回到家中,面带愁容。

“夫君,何事烦忧?”娥皇柔声问道,递上一杯清水。

舜接过水杯,叹了口气:“今日,父亲又听了后母的话,让我去淘井。我怕是……”

女英秀眉微蹙,沉吟道:“前日粮仓之事,他们便欲加害于你。此次淘井,恐又是毒计。夫君不可不防。”

娥皇亦道:“是啊,夫君。那井深且险,若他们在上面动手脚……”

舜沉默片刻,道:“父命难违。只是,我若不去,便是不孝;若去了,又恐遭不测。”

娥皇与女英相视一眼,女英忽然灵机一动:“夫君,我有一计。你去淘井时,可在井壁旁先挖一个隐秘的侧洞。若上面有变故,你便躲入侧洞之中,或许能躲过一劫。”

舜眼中一亮,抚掌道:“此计大妙!多谢两位夫人提醒。”

次日,舜果然应父命去淘井。他下到井底后,便悄悄在井壁上挖掘侧洞。果然,没过多久,上面传来“轰隆”一声巨响,大量的泥土和石块被倒入井中,瞬间将井口掩埋。

“哈哈哈!舜终于死了!”象的狂笑声从井口传来,“这下,父亲的家产,还有两位嫂嫂,都归我了!”

壬女也得意地说道:“象儿,还是你厉害!这下,我们再也不用担心那个眼中钉了!”

瞽叟虽看不见,但听到妻儿的笑声,也含糊地应和着。

然而,他们不知道,舜早已躲入侧洞之中。待上面的动静平息后,舜从侧洞另一端挖出一个出口,悄悄爬了出来。他没有立刻现身,而是躲在暗处,看着自己的家。

只见象大摇大摆地走进舜的屋子,看到娥皇与女英,便涎着脸说:“嫂嫂们,如今我大哥已死,你们不如跟了我,我定会好好待你们。”

娥皇与女英面沉如水,冷冷地看着象,并不答话。

就在这时,舜推门而入,沉声道:“象,你在说什么?”

象吓得魂飞魄散,转身见舜安然无恙,脸色瞬间变得惨白,结结巴巴地说:“哥……大哥?你……你不是死了吗?”

壬女和瞽叟也闻声赶来,见到舜,同样震惊不已。壬女张口结舌,说不出话来。

舜看着他们惊慌失措的样子,心中五味杂陈。但他脸上并未显露怒意,只是平静地说:“我淘井时,忽感不适,便从侧洞出来透气,不想你们竟将井口封了。”

他没有戳破他们的阴谋,只是用一种近乎悲悯的目光看着他们。这份平静,反而让象等人更加心虚。

尧得知此事后,对舜的仁德与智慧更加赞赏。他认为,舜能在如此恶劣的家庭环境中,既保全自身,又不记恨报复,反而依然孝养瞽叟,友爱兄弟(尽管象依旧时常使坏),实非常人所能。

接下来,尧又对舜进行了一系列考察。他让舜掌管礼仪,舜将各项典章制度梳理得井井有条,诸侯百官皆服其威仪;让舜处理政务,舜明察秋毫,断事公正,凡经他手的案件,无不令人心服口服;让舜进入山林川泽,恰逢暴风雷雨,众人皆惶恐迷路,唯有舜镇定自若,辨明方向,安然返回。

经过多年的考察,尧最终做出了决定——将天下共主之位,禅让给舜。这在当时是石破天惊之举,因为按照惯例,帝位通常是在家族内部传承。但尧力排众议,他对群臣说:“朕之子丹朱不肖,不可委以天下。舜之仁德智慧,光被四表,格于上下,唯有他,才能带领百姓过上更好的生活。”

舜继承帝位后,并未立刻住进尧的宫殿,而是先回到了历山,依旧过着简朴的生活,以彰谦逊之心。但天下百姓皆知舜乃天命所归,诸侯前来朝觐者,不去丹朱处,而往舜处;百姓有纠纷求断者,不去找丹朱,而找舜;歌颂功德者,不歌颂丹朱,而歌颂舜。至此,舜才正式登上天子之位。

即位之后,舜做的第一件大事,便是整饬吏治,选贤与能。他召集四方诸侯,开诚布公地说:“昔尧帝在位,广纳贤才,但尚有未尽之处。今朕承天命,望诸位同心协力,共襄盛举。”

他首先任命禹为司空,负责治理洪水。此前,禹的父亲鲧治水九年,以堵塞之法,终告失败,被舜流放于羽山。但舜并未因鲧的过失而埋没禹的才能,他深知禹有大智大勇,且治水之志坚定。禹果然不负所托,接过父亲未竟的事业,改堵为疏,跋山涉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率领百姓凿山开渠,引洪入海,历经十三年,终于平定了水患。当滔滔洪水退去,露出肥沃的土地时,天下百姓欢腾雀跃,对舜和禹的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接着,舜任命后稷为农官,教导百姓播种五谷,发展农业;任命契为司徒,掌管教化,推行人伦五常(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民风更加淳朴;任命皋陶为大理,掌管刑法,皋陶执法严明,却又不失仁爱,天下无冤狱;任命伯益为虞官,掌管山泽,伯益教导百姓驯服鸟兽,开发自然资源;任命夔为乐官,制作礼乐,夔精通音律,作《大韶》之乐,“箫韶九成,凤皇来仪”,天下闻之,莫不心悦诚服。

舜还制定了五年一巡狩的制度,亲自前往四方考察民情,慰问百姓,考察诸侯政绩。他每到一处,便召集当地长老,询问民间疾苦,倾听百姓心声。对于政绩卓著的诸侯,予以赏赐;对于荒淫无道的诸侯,则加以惩罚,甚至废黜其位。

在巡狩途中,舜依然保持着节俭的作风。他乘坐的车驾并不华丽,饮食也十分简单,所到之处,不扰民,不苛索。百姓们见到天子如此亲民爱民,无不欢欣鼓舞,山呼万岁。

然而,即便成为天子,舜心中仍有一个隐痛——他的家庭。尽管他贵为天下共主,瞽叟、壬女和象对他的态度也有所转变,但过去的隔阂与伤害,并非轻易就能消除。舜并未因此而疏远他们,反而更加孝顺恭敬。他将象封为有庳之君,希望他能在一方土地上改过自新,施行仁政。

一次,舜回到故乡,探望瞽叟。此时的瞽叟,已是垂垂老矣,双目虽盲,却也听闻了舜的功绩,心中充满了愧疚。当舜握住他的手时,这位盲父老泪纵横:“重华……为父……对不住你……”

舜也流下了眼泪,他轻轻拍着父亲的背,说:“父亲,过去的事,就让它过去吧。您和母亲安康,便是孩儿最大的心愿。”

壬女在一旁,看着舜如此宽宏大量,也不禁羞愧难当,低头不语。象站在角落,看着兄长身为天子,却依然对家人如此仁厚,心中百感交集,从此也收敛了许多。

舜以他的仁德,不仅感化了天下百姓,也最终化解了家庭的恩怨。他的孝行,成为千古美谈,被列入“二十四孝”之首。

岁月流转,舜在位已三十载。他励精图治,选贤与能,天下大治,五谷丰登,百姓安居乐业,史称“舜时”。然而,长年的操劳,也让他的身体渐渐衰老。

南方的三苗部落,久未完全臣服,时常有叛乱之举。舜心系天下安定,不顾年迈,决定亲自前往南方巡视,安抚边民,震慑不臣。

娥皇与女英得知后,心中万分担忧。她们知道舜年事已高,长途跋涉,恐难承受。

“夫君,南方湿热,路途遥远,您还是让年轻的臣子去吧,何必亲自前往?”娥皇眼中含泪,劝说道。

女英也拉住舜的手,轻声道:“是啊,夫君。天下不可无您,百姓不可无您。您若有个万一……”

舜看着两位相伴多年的妻子,眼中满是温情与歉疚:“朕知道你们担心。但三苗未服,南方百姓尚受其扰,朕身为天子,岂能坐视不理?此次南巡,不仅是为了震慑三苗,更是为了安抚百姓,体察民情。待南方安定,朕便回来。”

他的语气坚定,带着不容置疑的决心。娥皇与女英深知舜的脾气,一旦决定的事情,便不会轻易改变。她们只能默默为他准备行装,千叮万嘱,祈求他一路平安。

舜带着少数随从,离开了都城平阳,一路向南。沿途的百姓听闻天子南巡,纷纷前来迎接,箪食壶浆,以表敬意。舜每到一处,都详细询问民生,解决百姓的困难,受到了南方各族人民的热烈欢迎。

然而,南方的气候远比想象中更加恶劣。潮湿的空气,崎岖的山路,加上水土不服,让舜的身体迅速垮了下来。当他走到苍梧之野(今湖南宁远一带)时,终于一病不起。

弥留之际,舜躺在简陋的茅屋里,望着窗外苍郁的山林,心中或许还在牵挂着天下的百姓,牵挂着远方的妻子。他想开口说些什么,却已无力发声。最终,这位伟大的帝王,带着对天下的眷恋,在苍梧之野溘然长逝,享年一百一十岁。

噩耗传来,天下震动。百姓们自发为舜服丧,哭声遍野。娥皇与女英得知消息后,如遭雷击,悲痛欲绝。她们不顾一切地踏上了南下的路途,去寻找夫君的遗体。

一路之上,风雨交加,草木含悲。两位公主跋山涉水,日夜兼程,泪水从未停止。她们的眼泪,洒在南方的竹林之上,点点滴滴,竟在竹干上留下了斑斑痕迹。后来,人们便将这种竹子称为“湘妃竹”或“斑竹”,传说那上面的斑纹,便是娥皇女英的眼泪化成。

当她们终于来到苍梧之野,见到舜的陵墓时,早已肝肠寸断。她们扑倒在墓前,痛哭不止,最终竟悲伤过度,投湘水而死,化为湘水之神,继续陪伴在舜的身边。

舜的陵墓,被称为“零陵”,至今仍矗立在湖南宁远的九嶷山上,接受着后世的祭拜。他的故事,从远古流传至今,成为中华民族精神宝库中璀璨的明珠。他的仁德、智慧、孝顺、宽容,如同一盏明灯,照亮了华夏文明的征程,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追求道德的完善与人格的升华。

从历山脚下的少年,到君临天下的帝王,舜的一生,是苦难与辉煌交织的一生,是仁德与智慧闪耀的一生。他用自己的生命,诠释了“明德”的真谛,让“天下为公”的理想,在远古的天空中,留下了一道永恒的光芒。这光芒,穿越数千年的时空,至今仍在中华大地上,熠熠生辉。

中华上下五千年(第一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

相关小说

如梦令,待君归 连载中
如梦令,待君归
子清._4920962201104120
百年前,仙魔大战,瑾夙仙君下凡渡劫,投身到下修界的仙月派中,如梦令的传闻引发江湖动荡,各门派的弟子为探其真相,共同闯荡江湖的故事。
3.8万字8个月前
仅此一人 连载中
仅此一人
仟宴yyyyy
栾易和祁杨遇见的那一刻起就只有这一人了,明明是那么好,却因为世俗的眼光而分开,祁杨讨厌那些人,临齐门不是以前的家了,他好恨,他也好想师尊。不......
0.4万字6个月前
雪尾 连载中
雪尾
枫冷槐.
陈玖拥有九世前两世受人虐待在第三世遇见了一个待他极好的人陈玖本以为的缘分却是那位君子用双眼换来的君子不求其他只求陈玖生生世世都能平安顺遂“野......
0.4万字5个月前
叹云厌 连载中
叹云厌
叹兮悠
简介正在更新
0.9万字5个月前
重生后她扶摇直上 连载中
重生后她扶摇直上
酒甜小废物
上一世,她被谋害家破人亡这一世,她重生归来,手握天赐医术,叫那些豺狼血债血偿,虐渣途中,一不小心将清冷反派收入囊中,爱情事业双丰收
3.5万字2周前
凤梨素 连载中
凤梨素
 煩訴情
【正文内容】长信宫的红烛烧到了第三根,烛油噼啪炸出星子,将明黄圣旨上的
2.4万字6天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