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二十三,祭灶的糖瓜香气飘满了整个城主府。楚清歌站在清雅别院的回廊下,看着小丫鬟们叽叽喳喳地往灶房里跑,手里捧着麦芽糖和蜜枣,一张张小脸被灶火映得通红。
"清歌姐姐,快来尝糖瓜!"碧桃举着一块金黄的糖块跑过来,眼睛里闪着光,"李嬷嬷说吃了祭灶糖,灶王爷上天就会多说好话呢!"
楚清歌接过糖瓜,甜香在舌尖化开。
前世宫中也有祭灶之礼,但那糖瓜是用西域进贡的蜂蜜和南海的蔗糖制成,盛在金盘玉碗中,由司礼太监恭恭敬敬地呈上,哪有这般热闹鲜活?
"姐姐怎么哭了?"碧桃惊讶地问。
楚清歌抬手抹了抹眼角,自己都没察觉何时落了泪:"烟熏的。"
清雅别院这几日格外忙碌!小厮们踩着梯子挂红灯笼,丫鬟们剪窗花、贴福字!楚清歌带着几个小丫头在廊下串辣椒和蒜头,红艳艳的挂成一排,看着就喜庆。
"清歌姐姐的手真巧。"一个小丫鬟羡慕地说,"这辣椒串比李嬷嬷挂的还好看。"
楚清歌笑着摇头。前世她哪需要亲手做这些?宫中自有绣娘用金线银线编织出精美的装饰,但此刻手中这串粗糙的辣椒,却让她心里涌起一股说不出的满足。
"楚姑娘。"
一个清润如泉的声音从院门处传来…楚清歌抬头,手中的辣椒差点掉落——一个身着靛青色长袍的年轻男子站在那里,眉眼如画,唇红齿白,比柳明轩还要俊美三分…阳光洒在他身上,整个人如同从画中走出来的一般。
"这位是..."楚清歌一时忘了行礼,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那人看。
"在下苏玉,新来的画师"男子拱手一笑,眼尾微微上挑,带着几分风流韵味,"奉城主之命,来为清雅别院画几幅年画"。
楚清歌前世收集的那些美男子,在这位苏画师面前都显得黯然失色…她一时看得痴了,直到碧桃偷偷扯她袖子才回过神来。
"奴婢楚清歌,伺候大公子的。"她慌忙行礼,耳根发热。
苏玉眼中闪过一丝玩味:"早听闻大公子身边有个不凡的丫鬟,今日一见,果然..."他故意拖长了音调,"名不虚传。"
楚清歌心头一跳。这话听着平常,却莫名让她觉得别有深意…正要询问,却听见书房门"吱呀"一声开了。
沈砚站在门口,白色绸带下的面容看不出情绪,但整个人散发着一股冷意。他今日穿了件靛青色的长衫,竟与苏玉的衣裳颜色相似,却显得更加清冷孤高。
沈砚总是突然出现…像随时知道她在哪里似的。
"大公子。"苏玉行礼,姿态恭敬却透着一丝随意,"城主命在下来为别院画年画。"
沈砚微微颔首,转向楚清歌的方向:"清歌,茶。"
两个字,却让楚清歌如蒙大赦,连忙去准备茶水。等她端着茶盘回来时,苏玉已经展开画纸,正在调色…沈砚坐在窗边,手指轻轻敲击桌面,节奏比平日急促。
"公子请用茶。"楚清歌将茶杯放在沈砚手边,又为苏玉奉上一杯。
苏玉接过茶杯时,指尖不经意划过她的手背:"多谢姑娘,姑娘的手...不像是做粗活的。"
好看是好看…但有点鲁莽。
楚清歌心头一凛,迅速抽回手!沈砚的敲击声突然停了,室内一片寂静。
"画你的画。"沈砚冷声道。
苏玉不以为忤,笑着蘸了颜料,开始在纸上挥毫!楚清歌站在一旁看着,渐渐入了神。苏玉的笔法确实精妙,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一幅喜鹊登梅图,栩栩如生。
"姑娘可喜欢?"苏玉突然问,"若是喜欢,在下可单独为姑娘画一幅。"
楚清歌刚要回答,沈砚突然咳嗽起来,一声比一声急促…她连忙过去为他拍背,触手一片冰凉。
"公子可是着凉了?"她担忧地问,暂时将苏玉抛在了脑后。
沈砚摇头,却就着她的手喝了大半杯热茶…苏玉在一旁看着,眼中闪过一丝深思,随即又恢复了那副风流倜傥的模样。
腊月二十八,府中开始轮换放归!按照城主的规矩,除夕前每个下人都能回家两天,楚清歌排在了腊月二十九和三十这两日。
"听说你家在楚家村?路上要小心,雪还没化尽呢"李嬷嬷叮嘱道,递给她一个小包袱,"这是府里发的年货,带回去给爹娘。"
楚清歌接过包袱,心中涌起一股暖流…前世过年时,她最多赏些金银给宫人们的家人,何曾亲自带过什么年货?
"多谢嬷嬷。"
回到清雅别院,楚清歌开始收拾行装!她将这两个月攒下的工钱小心包好,又添上自己偷偷做的一些绣活——虽然手艺比不上宫中绣娘,但在村里应该也算稀罕物了。
"要走了?"
沈砚的声音突然在身后响起…
楚清歌转身,看见他站在门口,手中握着一个精致的木盒。
"回公子,明日一早就走"她福了福身,"初一一早便回来。"
沈砚沉默地走进来,将木盒递给她:"给你家人的。"
楚清歌惊讶地接过,打开一看,里面是一对上好的银镯子,做工精细,掂着分量不轻。
但这大小,家中除她谁能戴的下?
"这...太贵重了"她结结巴巴地说。
沈砚转身面向窗外:"不是什么贵重物件。"
〝不是给我家人的,而是赠予我的?”
沈砚顿了顿,说道,"也可…”那声音微不可闻。
楚清歌捧着木盒,一时也不知说什么好…正巧几个小丫鬟从门外经过,看到这一幕,都瞪大了眼睛。
碧桃更是夸张地捂住嘴,眼睛里写满了羡慕。
"那奴婢...代爹娘谢过公子。"楚清歌深深福了一礼,声音有些发颤。
沈砚"嗯"了一声,转身离去,背影挺拔如竹!楚清歌看着手中的银镯,突然想起前世赏人的那些珠宝,哪一件不比这个贵重?可为何此刻心头这般滚烫?
次日清晨,楚清歌穿戴整齐,准备出发。
推开房门,却见几个不能回家的小丫鬟都站在院中,眼巴巴地看着她。
"清歌姐姐,这个给我娘捎回去..."碧桃塞给她一个小布包。
"还有我的..."另一个小丫头递来一双布鞋。
很快,楚清歌的包袱就鼓了起来。这些小姑娘们省吃俭用,就为了给家人带点东西。她一一应下,保证亲手送到。
"清歌。"
沈砚的声音从回廊处传来:他今日换了身月白色的新衣,发带也是新的,整个人如同雪中青松,清冷挺拔。
"公子。"楚清歌快步走过去。
沈砚从袖中取出一个小荷包:"路上买点热食吃。"声音很轻,像是怕别人听见。
楚清歌接过荷包,沉甸甸的,里面装满了铜钱。
她抬头看向沈砚,发现他绸带下的唇抿得紧紧的,下颌线条格外分明。
"奴婢一定早些回来。"她不知怎么就说了这句话。
沈砚微微点头,转身离去。
她紧了紧包袱,迈出了城主府的大门。
楚清歌离开的这两天,清雅别院似乎一下子冷清了许多…小丫鬟们依旧忙碌,但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沈砚的话比平日更少了,常常一个人坐在窗前,手指抚摸着楚清歌给他做的盲杖,一坐就是半天。
用膳时也只动几筷子就放下,任凭小厮怎么劝都不肯多吃。
"大公子,这是新熬的鸡汤..."一个小厮小心翼翼地端上汤碗。
沈砚摇头,推开汤碗,摸索着拿起一本书…小厮无奈,只好退下。
腊月三十的晚上,府中张灯结彩,鞭炮声此起彼伏!沈砚独自坐在书房里,听着远处的欢笑声,手指无意识地敲击着桌面,节奏与楚清歌在时一模一样。
初一清晨,楚清歌踏着薄雪回到了城主府。
一进门就被热闹的气氛包围——小厮们互相拜年,丫鬟们穿着新衣,连一向严肃的李嬷嬷都笑眯眯的。
"清歌姐姐回来了!"碧桃第一个发现她,飞奔过来,"家里可好?我娘收到东西了吗?"
楚清歌笑着点头,从包袱里取出几个小香包:"你娘给的,说是自己绣的,让你们都沾沾喜气。"
小丫鬟们欢呼着围上来,七嘴八舌地问东问西。楚清歌耐心地回答着,眼睛却不住地往清雅别院的方向瞟。
"大公子这两日吃得很少。"碧桃凑到她耳边小声说,"昨儿守岁都没出来,一个人在书房待到很晚。"
楚清歌心头一紧,匆匆告别众人,往清雅别院走去。院中静悄悄的,只有几盏红灯笼在晨风中轻轻摇晃。她轻手轻脚地走到书房门前,正要敲门,却听见里面传来"啪"的一声,像是什么东西掉在了地上。
"公子?"她推门而入,看见沈砚站在书案旁,地上散落着几本书。
沈砚猛地转向她的方向,绸带下的眉头舒展开来:"...回来了?"
简单的三个字,却让楚清歌心头一暖。她快步走过去,蹲下身收拾散落的书籍:"奴婢回来了。公子这两日可好?"
沈砚没有回答,只是静静地"望"着她,唇角微微上扬。
阳光透过窗纱,在他脸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整个人如同浸在晨光中的玉雕。
楚清歌将书放回案几,突然发现桌上放着一碟蜜饯,正是她最爱吃的那种。碟子旁边还有一杯茶,摸上去还是温的。
"公子在等奴婢?"她脱口而出,随即觉得这话太过冒失。
沈砚却轻轻"嗯"了一声,摸索着坐回椅中:"家里...可好?"
"都好。"楚清歌眼睛有些发酸,"爹娘让奴婢谢谢公子的镯子,说是...说是这辈子见过最好的东西。"
楚清歌知道是送给自己的,但是对于现在的自己还是蛮贵重的,所以不能收,还是给了“ 爹娘”。
沈砚面上看不出什么神情,但苍白的面容似乎有了些血色。他伸手准确无误地碰了碰茶盏:"喝吧,刚沏的。"
楚清歌捧起茶盏,熟悉的茉莉香气扑面而来——正是她平日最爱喝的…她小口啜饮着,暖流从喉咙一直蔓延到心口。
"后日初三…有庙会。"沈砚突然说,"你可以去看看。"
楚清歌摇头:"奴婢不想去…"顿了顿,又补充道,"公子若想去,奴婢陪您去转转?"
沈砚沉默片刻,轻轻点头:"好。"
阳光渐渐洒满书房,照在两人身上,暖洋洋的。远处传来阵阵鞭炮声和欢笑声,过年的气息扑面而来。
楚清歌看着沈砚沐浴在阳光中的侧脸,突然觉得,这
与前世宫中那些华丽却冰冷的年节完全不同。
这里的一切都那么真实,那么温暖,连带着她的心,也好像有什么东西活过来了。
心碎博物馆的修缮师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