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的年少不轻狂呢?
年少轻狂未必是坏事。
有时候,年少轻狂,恰好就是勇气的火花。
他当年不就是因为年少轻狂,不计后果,在一个稀松平常的日子里,随便找了一个借口将彼时权倾朝野的鳌拜召来,二话不说,直接将人拿下吗?
除掉鳌拜后,他才开始亲政,真正作为帝王独揽大权。
可以说,一次年少轻狂,成就了他的帝王之路。
只不过,现在仔细想想,自己当初的计划简直漏洞百出,当初的自己简直是个莽夫!
彼时的鳌拜如日中天,他的计划又太过简单、潦草,不够缜密,稍有不慎,致使鳌拜侥幸逃脱,又或者不小心走漏了风声,让鳌拜知道了他的计策,鳌拜必反。
那时候时局动荡,大清入关时间尚短,根基不稳,民间反清复明的声音很大,闹得人心惶惶,若是作为辅政大臣的鳌拜反了,后果不堪设想。
不对,鳌拜也不一定会反,对于鳌拜来说,既然这个皇帝对他不友好,那就直接弄掉,换个亲近他的人当皇帝,也不失为一个好的办法。
思及此,康熙不禁深思,若当年自己除鳌拜不成,反倒东窗事发,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幽禁至死,还是一杯毒酒了却余生?
似乎,无论哪一条,都是他承担不起,也不愿意承担的。
但凡当初运气差一点,但凡当初运气差一点,他就完了,彻底完了。
用那么儿戏的方式除掉一个权势滔天的大臣,风险是极大的,但他还是做了,因为,当时的他,太年轻了,被鳌拜压制得太厉害了,隐忍得太久了,满心愤懑,只想宣泄,不愿意去想后果。
现在想起来,他只觉得心惊。他不知道自己当时为何那般大胆,似乎从未考虑过计谋落空的后果。
但他心惊的同时,又无比清晰地意识到,他现在之所以会觉得心惊,完全是因为现在的他老了。
老了,就意味着没了破釜沉舟、孤注一掷的勇气,开始变得瞻前顾后,做起事来畏手畏脚。
虽然,康熙心里很不想承认自己老了,但事实就是,他真的老了,精力不如年轻时,以往熬夜处理折子,只需稍稍休息就能缓过来,如今却是不行了。除了精力大不如前,他的胆子似乎也变小了,不如从前那般杀伐果决了……
康熙想,他老了,但弘烨还年轻。
年轻人,就要敢想,敢做,多想,多做,大胆想,大胆做。
无论是作为祖父,还是作为帝王,康熙十分乐意去了解弘烨心里的想法,即便,他有时候根本无法理解弘烨的想法。
他年少时也有远大的抱负,但再远大的抱负,也不过就是亲政、掌权,将祖宗基业发扬光大,做一代明君。
可弘烨不同。
说不清具体哪里不同。
但他就是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弘烨眼里的世界,和他眼里的世界,是不一样的。
不仅仅是因为弘烨是个小孩儿,而他是成人,小孩儿眼里的世界自然和成人眼里的世界不同。
还因为,弘烨得天所授,生而知之,有不同于他、不同于天下人的想法和坚守。
综影视:岁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