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有时会想,未来弘烨上位,天下会变成什么样子。
他想象不出来具体是什么样子,但他确定,弘烨上位之后,百姓的日子过得一定会比他在位的时候好。
权力是个好东西,但同时也是个坏东西,它会让人迷失自我,忘了初心,让屠龙少年成为恶龙,让说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读书人变成大贪官。
连康熙自己都无法说自己保持着初心,他年少时还许诺要做一个好皇帝呢,但事实上,他这个皇帝,做得不坏但也不好,至少,他年少时暗自发誓要让天下百姓“衣食无忧,幼有所养,老有所依”,就没做到。
说起来残酷,但事实就是,没有哪个帝王会真的在意百姓如何。
帝王心性凉薄,对待亲子尚且防备,说什么爱民如子,不是笑话吗?
坐在皇位上的人,担心的永远都只是百姓被压迫得太狠了造反怎么办。
为了让百姓乖乖听话,安安分分过日子,上位者能想出无数法子。
不排除有皇帝真的一心一意为了百姓着想,殚精竭虑,但皇帝嘛,怎么说呢,就那样,朕之下,众生平等。只要不是太昏庸无道的,都会好好治理国家,但这个“好好”,具体有多好,因人而异,总归不会好到哪里去。
无论盛世、乱世,受苦的永远只会是百姓。
帝王作为特权阶级,是无法感同身受百姓的苦的。
但弘烨的同理心似乎过于强了。
这让康熙觉得,即便弘烨将来成了皇帝,也绝对是皇帝中的特例。
是什么时候发现弘烨的与众不同的呢?
康熙想到很久以前的一个晚上,他给弘烨讲故事,突然就提到了“愚民以安民”。
这其实是很常见的政治手段,为了让百姓安分,所以将书籍束之高阁,以阻断百姓读书识字的道路,使百姓愚昧。百姓愚昧,就好糊弄,不会轻易闹事。
又说收赋税,不仅仅是为了充盈国库,还是为了让百姓一年到头都闲不下来,为了生活,四处奔波,即便如此,仍存不下钱来。
如此,为了活下来都要费尽手段,才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闹事,则天下大安。
康熙不太赞同一,因为他需要人才,很需要,且他觉得,愚民才容易被有心之人煽动,但他赞同二。
可小弘烨却说,只有百姓手里有余钱了,生活富足了,幸福感高了,才不会闹事。他的愿望就是让天下所有人都吃饱饭,过好日子。
而他也在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从高产水稻到玻璃、水泥,他已经做了许多,而他现在还只是一个小孩儿。
不知道未来是什么样子,但,也许,未来真的会和弘烨说的一样,是一个百姓安居乐业的太平盛世,比此前任何时期都要繁荣富强。
这是一个美好的愿景。
但他恐怕看不到了。
不愿意去说伤感的话,把自己这个心思敏感的孙儿惹哭了,康熙换了个话题道:“前几日,小十七生辰,是你替他筹办的?”
弘烨点点头,“是十六皇叔拜托孙儿的。”
“你倒是好说话,十六说两句,你就答应了。”康熙笑道。
弘烨笑笑,“投我以桃李,报之以琼瑶。十六皇叔待孙儿好,孙儿自然也要对他好。”
综影视:岁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