跪下领旨谢恩,胤禛近来一直紧皱的眉眼舒展开来,终于是可以出门了。
他低声问来的传圣旨的小太监:“公公可知皇阿玛为何会突然……”
小太监意会,凑近胤禛低声道:“是弘烨阿哥求了皇上……”
这不是什么不能说的秘密,相反,早在来之前,李公公就提点过他了,一定要和四贝勒爷说清楚,他之所以能出来,是因为弘烨阿哥在皇上那里求了情。
四贝勒爷就是不问,他也是要说的。
而李公公之所以这么做,定然是皇上授意,思及此小太监不由感叹,皇上可真疼弘烨阿哥啊,比寻常人家的祖父还疼孙儿。
闻言,胤禛十分感动,果然,果然是弘烨侄儿,弘烨侄儿在皇阿玛那里为他说了话,弘烨侄儿,弘烨侄儿心里是有他这个四叔的。
胤禛示意下人给小太监打赏银子,就红光满面地捧着圣旨回了书房,心里盘算着,多把弘晖送到毓庆宫去陪陪弘烨侄儿。
虽然他也想和弘烨交流交流叔侄之情,但是,弘烨不能在外留宿,他也不好在宫中留宿……
哎,胤禛叹气,心里有些遗憾,还是把儿子送过去吧。
……
此时,被胤禛惦记的弘烨正在上书房上课。
只不过,人在,魂不在罢了。
没办法,他的学习进度比旁人快了不止一点。
一开始还好,他还能凭着学生本分,坐得端正,再听一遍,但时间一长,天天炒现饭,他就有点受不了。
他开始佯装认真,做花样子,人坐得端端正正,一端的一副认真学习的好学生模样,思绪却犹如断了线的风筝,不知飞向了何方。
通常,皇子在上书房学完所有课程,通过康熙考核,就能“结业”,结业之后,就会转战朝堂。
结业时间并是不固定的,有人读到三十而立还要“毕不了业”,最小的也要读到十几岁。
正常情况,皇子们会在十五岁出宫建府(具体什么时候搬,皇帝说了算),代表已经成为大人,不再是小孩儿了,这时候,自然就不用继续在上书房读书了。
所谓的考核,是康熙为皇子皇孙们设立的一道进入朝堂的门槛,毕竟皇子皇孙结业之后是要入朝为官的,万一放出去一个太不着调、不成器的,丢人丢到外面去了,康熙面上也不好看。
弘烨从小跟着康熙上朝听政,康熙私下里还会教导他,处理朝政大事也从不避着他,还会听听他的想法,让他写折子递上去。可以说,无论是理论方面,还是实践方面,他都经验丰富,可以完美应对康熙的结业考核。
但他不想这时候入朝,年纪太小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如果正式进入朝堂,成为官员,就得天天上朝、写折子、处理公务,和一群须发尽白的大臣在朝堂上口水战,你弹劾我,我弹劾你,弹劾来弹劾去,没完没了。
这和他一直以来跟着康熙上朝不一样。
跟着康熙上朝,他只是旁听,属于吉祥物,从身份上来说,他只是弘烨,是帝王宠爱的皇孙,但若是正式进入朝堂,身份就变了,他不再只是一个吉祥物,而是臣子。
综影视:岁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