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孙是私,臣子是公,同一个人,换一个身份,区别可就大了。
他跟着康熙去上朝旁听,是帝王私心,但这份私心,怎么说呢?对朝堂的影响说小不小,说大不大。顶多一开始会在朝堂上掀起一阵波澜,但过不了几天,湖面就会恢复平静。
为什么呢?因为,对于手腕强硬的帝王来说,朝堂往往是帝王的一言堂,君强臣弱,帝王态度又坚决,臣子拗不过,除非是什么特别大的事,不可能一直揪着这个问题不放。
群臣:啊啊啊,我们也很无奈啊!!!
他们能怎么办?
帝王言之凿凿“储贰之胤,乃半壁储贰之尊,列席朝堂,参议国政,于礼于制,皆属允当”,他们还能说什么?
他们倒是有话想说。
但是,再说也讨不到好啊!
又不是没有先例。
当年帝王欲立赫舍里氏诞下的嫡子胤礽为太子,群臣反对,声势浩荡,最后却让帝王一句“昔周公辅成王,犹需金縢盟誓;今稚子承储贰,竟要玉玺三叩首”给诛了心。
“储贰临朝,玉玺三叩首”,是大明成化年间,万贵妃弄权,命东宫太子行叩,乃权阉宦竖之术。
将他们和宦官并谈,皇上是在诛他们的心啊!
说起来都是泪。
那时候内忧外患,帝王还年轻,权柄尚不稳固,说起话来都那么毒舌,嘴上抹了毒似的,如今的帝王积威甚重,无所顾忌,不难想象,他怼起人来,会有多狠。
若是继续反对,还不知道有多么诛心之言等着他们呢!
欲哭无泪.jpg
罢了罢了,意思意思反对一下得了。
免得费力不讨好,还遭一顿喷。
好了,说多了,回到正题上来。
群臣很震惊,震惊于帝王对小皇孙的偏宠的同时,又不免会怀疑帝王昏了头,一个毛都还没长齐的小子能听懂什么朝政?
不是他们小瞧人,甘罗十二岁拜相,可古往今来又有几个甘罗?
再说了,甘罗拜相时好歹十二岁了,是个小少年了,而小皇孙初次在朝堂上露面的时候,还是个奶娃娃呢。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让奶娃娃跟着上朝,只能说明,帝王私心甚笃。
碍于帝王的强势,他们只好妥协。
行吧行吧,皇上想在朝堂上放一个不会主动说话的吉祥物就放吧。
影响不大。
除了能昭示帝王的宠爱,什么作用也没有。
弘烨也确实把吉祥物扮演的很好,只旁听,全程哑巴不说话,康熙也只会在私下问他意见,很少在朝堂上问他。
这让群臣稍稍放下了心。
但若是弘烨正式入朝,就不能像以前一样装哑巴了。
就算他不说,也会有人主动问,有人问,他就不得不说,说得不好,康熙和太子的面上就无光。
他不仅不能藏锋,反而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示出来。
可是,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有人感叹皇孙聪慧能干,太子后继有人,就有人不乐意看到这场面。
另外,他进入朝堂,对朝堂的格局影响甚大。
对他来说,只是上完学要工作了,但对于有心之人来说,就碍眼了。
说不定有人会想方设法除掉他。
那样对他来说,对太子来说,都不是什么好事。
综影视:岁岁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