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朝廷缺粮,规定难民每家只能领三口人的粥,五岁以下的孩子不能领取。许多孩童或被活活饿死,或因误食毒草中毒身亡。
后面姚子衿虽提出,让百姓向城中医师学习辨识野菜、毒草,但那些粗糙难咽的野菜树根,大人都难以吞咽,更别提娇弱的孩子们了。
如今虽粮食宽裕了,然而汉王反叛之事。令漕船不敢北上,运粮车也迟迟不见踪影。朝廷虽有余粮,却也不敢肆意挥霍,仅是将清粥熬得稠了一些罢了。
李秋菱也是一位母亲,她实在不忍心,看着幼童失去生命,便从自己私产的粮铺中,抽调了一批粮食,磨成粉煮成糊糊,再以朝廷的名义,分给五岁以下的孩童。
尽管每人只分得小碗,在对于忍受饥饿的孩子来说,这一小碗却足以维系他们的生命。那小小的一碗糊糊,于多年后已长大成人的他们而言,成为记忆深处最珍贵的存在。
任何山珍海味能不能与之相比,因为在最绝望的时刻,正是这微不足道的糊糊,给了他们活下去的希望。
京师的事暂且告一段落,而乐安即将迎来决战时刻。在攻打乐安前夜,袁琦手捧一碗安神汤,放置于宫远徵面前。
那袅袅升腾的热气中,隐隐透出一丝异样的气息,与往日的汤药截然不同。宫远徵敏锐的捕捉到了这一点,再加上袁琦此刻略显忐忑的眼神,他心中已然了然。
然而,他并未戳破,反而若无其事地开口道
宫远徵(朱瞻基):袁琦啊!你伺候朕多少年了
袁琦:奴婢自打六岁入宫以来,就一直跟着陛下,迄今为止已经二十四年了。
宫远徵(朱瞻基):朕还记得你刚入宫时,把朕当成玩伴,待朕去爬树……
宫远徵与袁琦闲谈中,说起朱瞻基与对方的幼时趣事,又忆及当年追随皇爷爷北征的峥嵘岁月。那时朱瞻基不幸深陷敌营,而袁琦是唯一一个,陪着自己突围的近侍。
回忆间两人相视而笑,气氛轻松。这时,宫远徵端起桌上的安神汤,正欲饮尽却被袁琦突然叫住。只见袁琦神色微变,找了个借口匆匆退下,临走前还回头瞥了一眼营帐内,随后决然转身离去。
然而,袁琦未知道自己刚一离开,宫远徵便将那碗安神汤倾倒在地。刹那间,他眼中寒光乍现,透着森冷的意味,嘴角浮现出一抹轻蔑的笑意,似是在嘲笑对手的不自量力。用这般粗浅的手段,也妄想对付自己,真是可笑至极。
当夜,皇帝的大帐内灯火通明,仿若白昼。大帐外,巡逻的人手陡然增多,脚步声杂沓而紧迫。杨士奇被匆匆传唤至御前,陛下心腹近侍陈芜神情慌张。
见此情景,军中暗藏的汉王内应,将传讯给了城内的汉王。汉王收到皇帝中毒的消息,立即亲自率军出城,似是一头嗅到血腥味便迅猛出击的狼,向着城外大军而去。
数日之后的深夜,京师紫禁城内气氛诡谲异常。往日紧闭的宫门,今夜却被人从内部悄然打开,不少身影在暗影掩护下,潜入这皇家重地。
而本该护卫皇宫的锦衣卫,如今却情况各异,有的惨遭偷袭而死,有的沦为反叛者的帮凶。郑王、后宫中的诸多妃嫔皆不幸落入游一帆之手,成为他手中的人质,任其摆布。
淑妃姚子衿与胡皇后被困于病坊之中,此地本就病人众多,胡善祥因连日操劳,终是染上了疫病,那本就虚弱的身子,如今更无异于雪上加霜。
所幸姚子衿强烈要求,加之叛军尚且顾及胡善祥皇后的身份,游一帆这才命人找来太医为其诊治,这一丝转机,似是在这绝望之处透进的一缕微光。
而清宁宫内,太后盛装打扮,静静的等待着幕后之人。唯独李秋菱母子二人,仿若凭空消失,在这偌大的皇宫之内,无论如何搜寻也难觅其踪迹。
徵菱从云之羽开始旅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