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了充足的粮食,朝廷的压力减轻了不少。只是每日巡查难民近况,依旧不是件轻松的差事。这些时日以来,张太后为操劳政务、忧心赈灾之事,旧疾复发。她性子要强,不愿在这关键时候示弱,硬是撑着,病情却因此愈发严重,最终被搀扶回宫。
太后凤体违和,朝中政务暂交由湘王打理,而赈灾要务,则落到了李秋菱二人身上。原本张太后有意将这赈灾之事交予胡皇后处理,奈何胡氏自言恐难胜重任,几番推诿。太后心中虽有不满,却也只能作罢。
清宁宫内,张太后无力地倚靠在榻上。尽管身体虚弱,可她的心思却并未因病痛而有所懈怠,朝政大事与灾民的困苦,依旧叫她忧心忡忡。
经过司药诊脉过后,告知太后需得静养,方能保得身体无恙。将赈灾的事交到李秋菱与姚子衿手上,是太后思绪良久才下定决心,这既是对二人的信任,又有着对两人能否妥善解决的担忧。
离开太后寝宫后,李秋菱几乎是紧姚子衿前后脚来的坤宁宫。恰在她跨入殿门的瞬间,听姚子衿的声音传入耳中
姚子衿:皇后娘娘,现在正值多事之秋,你我应摒弃旧嫌,通力合作。
李秋菱迈步近门随声附和道
李秋菱(李婉莹):淑妃所言甚是,婢妾亦是同感。
胡善祥:贵妃,你怎么来了?
李秋菱(李婉莹):在这紧要关头,我自然有分寸,合作方为上策。
胡善祥:我明白了,你们说怎么办吧!
姚子衿将记载着后宫所捐金银钗环的账册,呈递至胡皇后面前,轻声道
姚子衿:娘娘,请过目。
随后,她又提出了缩减宫中用度的想法
姚子衿:京师粮食紧缺,宫中华衣盛馔也不像样。依婢妾看,除了清宁宫依旧保持原样外,其余各宫均可酌情俭省些。
出乎姚子衿意料的是,胡皇后并未将账册收下,反而又将其递回
胡善祥:这些庶务就交由你和贵妃协理吧!
说罢,胡善祥的目光中流露出深切的忧虑,转而关心起病坊的状况。当得知城中染病之人日益增多,太医院对此却束手无策时,胡皇后的眉头紧紧蹙起,随即主动提出要亲自前往为百姓诊治。
这一决定犹如一石激起千层浪,当场便遭到了众人的反对。可皇后态度坚决,最终大家只能无奈妥协。
而一直沉默不语、进来后只说过一句话的李秋菱,此时却缓缓开口说道
李秋菱(李婉莹):我手里有一批药材,可调配到病坊,我想药材充足的情况下,你定研制出医病的良方。
胡善祥:你、为何要……
李秋菱(李婉莹):你虽不是个称职的皇后,但却是个令人尊敬的医者。
李秋菱(李婉莹):我许诺合作,那么,就绝不会食言。而且能寻得救治灾民之法,又何尝不是我所期盼。
胡善祥:谢谢
李秋菱(李婉莹):不必
话音刚落,李秋菱便匆匆离去,背影渐行渐远,仿若一阵轻风掠过坤宁宫的庭院。
胡皇后凝视着那抹身影,渐渐消失在视线中,嘴角竟不自觉地泛起一抹淡淡的微笑。这抹微笑里那么的温暖——这还是她第一次从贵妃口中听到夸赞。
若非身处后宫,没有彼此对立的身份枷锁,或许……她们真的能成为知己吧。胡皇后微微垂眸,思绪飘远,仿佛看见了另一种可能的景象.。
接下来的日子,李秋菱与姚子衿日夜为赈灾之事奔走忙碌。原本只是受灾的百姓向京城而来,但战事一起,沿途的百姓纷纷逃亡,京城的难民也越来越多。
幸好姚子衿本就聪慧机敏,处理起赈灾事宜来更是细致周到;而李秋菱凭借着现代救灾知识,提出诸多新颖的赈灾方式。
她深知疫病一旦滋生,后果将不堪设想,于是建议拿出少许粮食,雇佣难民中的妇孺,清扫难民聚集地的卫生,从根源上杜绝污染环境,而导致疫病传播的可能性。
徵菱从云之羽开始旅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