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天,李秋菱过得充实而满足,而大娘寿华的日子同样精彩纷呈,只是相较于妹妹,她心中多了一丝烦忧。
昨夜,她为官人设下了第一道考验——便是猜出自己的谜题。本以为对方至少需要思索数日,方才能相处答案,却没料到仅仅一晚。
今晨,两人刚用完早膳,杜仰熙便迫不及待的,将心中的答案娓娓道出。面对这样的结果,寿华只能无奈承认他顺利通过了考验。
夫妻二人闲聊之间,说起了几件琐事,气氛平和而融洽。然而,就在此时,杜仰熙忽然靠近,低声说道
杜仰熙:娘子,我有一物,要赠与你。
话音刚落,他已从怀中取出一个小匣子,小心翼翼地放在桌上,轻轻打开,向寿华展示其中之物。
杜仰熙:娘子,近日我得了一柄绫罗桧扇,是番邦贡品,市井上少有流传。
杜仰熙:我知道娘子素爱梨花,所以我在扇面上绘制了一幅梨花图,还请娘子惠存。
随着他的解说,寿华缓缓拿起那把折扇,展开后定睛细看。只见扇面上的梨花栩栩如生,仿佛下一刻便会迎风绽放般。
作为一位热爱丹青之人,寿华对这幅画作赞叹不已。这把扇子上的梨花图,与六妹之前所赠相比,亦是不遑多让。
然而,对于杜仰熙那些温柔的话语,她却选择了充耳不闻。
待对方把话说完,寿华才放下折扇,开口问道
寿华:官人以心爱之物相赠,当真舍得?
杜仰熙却并不回答,反而拱手道
杜仰熙:小生在此恭听娘子第二题
寿华想了想起身言道
寿华:既如此,那便请随奴家来!
寿华话落,便径直向外走去。杜仰熙见她离去的背影,连忙快步跟上。
两人一路无言,行至寺桥之上,寿华方才驻足,开口说道。
寿华:眼前这条汴河,自西水门便桥入,经西浮桥、金梁桥、兴国寺桥,到咱们眼前的这坐寺桥。
寿华:再往东边去,途经铁佛寺,春明坊和广济仓。过了打通门不远,就是汴河的出口了。
说到这里寿华似乎想起了什么,自嘲一笑
寿华:这一路缓缓向东流,恰似往日的春光,一去不复返。
杜仰熙却有截然不同的见解。他凝望着那潺潺流淌、永不停歇的河水,眸中倒映着波光粼粼的水面,反驳道
杜仰熙:眼前汴河舳舻相继、绵延不绝,可通万里江海,宽九州天地。
杜仰熙:繁荣两岸州府,哺育沿路万千百姓,这是我大宋最要紧的命脉。
随即转身,意有所指的说
杜仰熙:娘子,逝去的春光不足惜,明年的春光更觉温柔。何必起这悲凉萧瑟之叹!
寿华自知他是在借物喻人,也没再同对方争辩,只从袖子抽出折扇,将其扔入了河中。
看着惊慌失措的杜仰熙,她慢悠悠的说道
寿华:官人说,逝去的春光不足惜,我却是个极念旧的人。不但念旧,还很记仇。
寿华:此前因你无端引祸,而后有借机设局,几番试探与我,令娘同姊妹为我忧心。
寿华:今我将折扇弃入汴河,官人若能重收覆水,奉还折扇。夫妻破镜重圆,也就容易了。
这话令杜仰熙明显愣了一下,眼底掠过一丝难以置信的神色。下意识地皱起眉头,仿佛想要消化,将这突如其来的信息。
片刻后,他抬起头,目光带着几分不确定,确认道
杜仰熙:娘子是说,要我把这折扇捞上来啊!
寿华微微点头,优雅地俯身行了一礼,随后转身向家中走去。她步伐轻盈,背影渐行渐远。
杜仰熙:这怎么可能办到,娘子!娘子,这怎么可能吗?
而杜仰熙被独自留在原地,望着那逐渐消失的倩影,大声呼喊起来,声音在空气中回荡,带着几分急切与不可置信。
徵菱从云之羽开始旅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