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那晚过后,郦娘子敏锐地察觉到,大女儿似乎变了许多。从前的寿华虽表面恬静,实则内心早已如死水般寂静无波,对郦家之外的一切,都显得漠然置之。
明明正值青春年少的女娘,却活得像一位行将就木的老者,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
然而,如今她终于有了一个年轻女子应有的模样,整个人变得鲜活灵动,由内而外散发着耀眼的光彩。
看到女儿这样的转变,郦娘子心中满是欣慰。在几个女儿当中,她最亏欠的便是这个长女。如今见她与夫婿相处融洽,有一个好归宿,自然是倍感宽慰。
李秋菱也注意到,大姐的脸上,时常不经意地流露出幸福的笑容。她顿时觉得,自己之前的种种努力都是值得的。
她之所以大费周章,撮合大姐与杜仰熙,就是不愿让大姐如同泥塑木雕一般,过着与丈夫相敬如冰的生活。大姐姐理应得到真心相待,拥有属于自己的幸福人生。
大女儿生活日渐安稳,郦娘子总算放下了一桩心事。而眼下最紧要的,便是侄女的婚期将至。
去年太后钦点赐婚,康王亲自登门提亲,婚期原本定在今年八月。然而半月前,司天监突然向太后进言,称康王命犯太岁,需在七月初之前完婚,以冲喜避煞。
两日前,宫里派人来郦家传消息,婚礼被提前至六月初八,这一下打了郦家个措手不及。
虽说李秋菱的嫁妆自小攒起来,自去年赐婚以来,如今早已筹备的七七八八,但要将这百来万贯的财货要整理出来,并非易事。
她的嫁妆不仅包括王家的资产,还有作为姑母郦娘子,给的一千贯添妆,最后她自己这些年,经营茶马贸易,积攒的两百万贯!
自来到汴京后,李秋菱除了留下十万来贯,作为压箱钱和以备不时之需外,其余的钱财,均在年前官员贬谪离京、变卖家产时,陆续购入了田地房产、金石玉器以及古籍名画等珍稀之物。
这些物件无一不是价值连城,且大多为寻常人难以染指的。她之所以能顺利购得这些奇珍异宝,全赖有宫远徵这位,闻名汴京的豪富王爷相助。
别看宫远徵有汴京小霸王的称号,看似挥金如土,实则却精明无比,他凭借宗室王爷的身份与雄厚财力,得到那些官宦之家中,同为纨绔子弟的信任。
那些纨绔子弟能成为纨绔,可并非像她前世电视剧里演的那样是群无知傻子。他们之所以能够逍遥自在,除了受长辈宠爱之外,或许谈不上多么聪明绝顶,但必然精通察言观色、深谙人情世故,心里清楚得很,哪些事情可以为,哪些事情不可为。
因此在这些人家族困窘,而不得不变卖宝物时,他们也愿意将其买予宫远徵,既不用担心被低价贱卖,又能避免与买家之间发生冲突,或得罪其他权贵。
李秋菱正是借着这层关系,悄无声息地将诸多珍品,收入自己的小金库。当然,李秋菱如此费尽心思买这些东西,并非她有多喜欢,而是深谙宋代嫁妆制度——嫁妆属于女子私有财产,除非主动给予,否则即便是丈夫和儿女也无权染指。
因此,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她自然乐于为自己多准备一些好东西。等到日后晒嫁妆之时,这些琳琅满目的珍宝必定能让旁人晃花眼。所谓“富贵不还乡,如锦衣夜行”,
再则,李秋菱与宫远徵家事相差甚远,在外人看来,这么婚事是她高攀了,嫁妆丰厚贵重也是自己的底气。
为了收拾整理这些物件,郦家上下齐齐动员起来。除了早准备好的家具与箱子,还有历年积攒的金银珠宝、古玩字画需要妥善安置。
此外,他们还需前往首饰铺,或是购买现成的饰品,或是定制新款首饰,与掌柜商量加价请工匠赶工。除此之外,木梳、竹篦、粉盒、胭脂盒、香盒等细碎物件,也需一一准备齐全。
郦娘子为此忙得不可开交,不时还要跑到前面铺子照应生意。连崔娘子新开的茶肆,抢了四福斋的生意这样大的事情,她都分身乏术,无暇顾及。
徵菱从云之羽开始旅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