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皇后遭官家一番训斥,顿觉颜面尽失,无心再留于此,遂行礼后告退。而官家亦觉自身失态,且皇后已然离去,他也不便久留,便借口新得了一方好砚,强拉宫远徵前去赏玩。
这两人刚走,杨太妃也在刘太后的暗示下,谎称把要送给李秋菱的礼物忘在了寝宫,也随之起身离开。
等人都走了,太后才重新挂上慈爱的笑容,她朝李秋菱招招手,示意其上前。
太后刘娥:皇后私扣你的请封札子,这件事,吾其实早已洞悉,却未曾出手阻拦。你可知这是为何?
李秋菱摇了摇头回道
王绵绵(李秋菱):绵绵不知!
太后刘娥:吾便是让你明白,从你成为康王妃起,就已经卷入了这权利的漩涡。
太后刘娥:有些时候不是说,你不去招惹别人,别人就不会下手害你。
太后刘娥:相反,你的软弱退让,只会让其他人得寸进尺,最终成为刺向自己的利刃。
见太后神色有异,李秋菱心中骤然一沉,话到嘴边却欲吐还休。她微微张口,似想说些什么,可目光触及太后那隐含寒意的目光,终究化作了一声,几不可闻的轻叹。
见此情形,刘太后却会错了意,以为这侄孙女对自己的话不以为然。不由想起了当初的自己也是这样天真,这让她心中不禁有些动容,难得带着几分真心的劝诫。
太后刘娥:你不要以为吾是危言耸听,在这皇家无时无刻不在争斗、算计,要想活下去就要有自保的手段。
她一边说着,一边伸手轻抚上李秋菱白皙的脸庞,言语间满是对往昔的追忆。
太后刘娥:孩子啊,你可比我要幸运太多太多了。你一开始便是正妻,能光明正大站在得益身边,与之共享尊荣。
太后刘娥:而我,为了能够留在先帝的身边,就耗费了整整十四年的时光。之后,又用了十五年的光阴,才终于能与之并肩而立。
太后刘娥:这一路走来所经历的种种艰辛,实在是难以想象,如今回想起来,就连我自己都不晓得,究竟是如何熬过来的。
见刘太后陷入回忆,李秋菱并未出声打扰。能从一个歌伎摇身一变,成一国之母的人,其头脑与心性定然不凡,她并不需要任何人的怜悯。
此时的她,不过是追忆往昔,而自己只需做一个安静的倾听者,让对方将埋藏心底多年的话,尽情倾吐便可。
果然,面对对李秋菱的沉默,太后并未表现出不满,反而继续说道
太后刘娥:你必须时刻保持警惕,不能有丝毫懈怠,稍有疏忽便是万劫不复。
这时李秋菱适时开口
王绵绵(李秋菱):可是娘娘,王爷不过是个闲散宗室,有官家珠玉在前,真有什么事也轮不到王爷出头。
太后刘娥:糊涂!
太后厉声呵斥
太后刘娥:先帝从前不也是个王爷?前有两位文韬武略的兄长,后有聪慧伶俐的幼弟,可他不也成了官家。
王绵绵(李秋菱):您是说……这如何使得……我、我……。
见自己的一句话,就把这个侄孙女吓得语无伦次。刘太后眼中闪过一抹满意之色,但很快又将其隐藏。
她安抚地轻拍了下李秋菱的手,而后解释起来
太后刘娥:吾并非让你去唆使康王谋逆,只是想告诉你,世间之事变幻莫测,不到最后一刻,谁也不知结果如何。
太后刘娥:还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或许你们并无不臣之心,可架不住旁人不这么想啊。
随即话风一转
太后刘娥:先帝当年何尝不想做一位好臣子、好弟弟,可太宗的器重、兄长的猜忌、他人的揣测,逼着先帝去争夺这皇位。
对此,李秋菱知道太后说得不错。这种事,她上辈子见得太多。生于皇家,想要明哲保身根本不可能。
自己那些孙子们,不管是为自保,还是出于野心,身为皇子便只能去争、去抢,要么登上至尊之位,要么沦为阶下囚任人宰割,绝不会有第二条路。
正当李秋菱陷入回忆之时,刘太后接下来的一句话,令她整个人都惊住了。只听刘太后说道
太后刘娥:为了这个皇位,先帝不知遭遇了多少次险境,就连我的孩儿也因此丧命。
王绵绵(李秋菱):什么?Σ(っ °Д °;)っ
徵菱从云之羽开始旅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