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时间沉淀价值
2021年
上海卷
1000字
价值
满分
价值的终极本原是运动着的物质世界和劳动着的人类社会,事物价值的体现,正基于人的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以及人们的认识。
因此,许多事物的价值需要假以时日才能被人类所认识。所谓时间的沉淀,意味着人们正处在认识该事物的过程中。那么人们认识事物是否一定都需要时间的沉淀?
或许有些事物一出现就被人们认定有价值,例如我们的衣食住行。人生来具有的本能便是生存,刚出生的婴儿一旦察觉自己饿了,便会放声大哭。因而,那些能够帮助我们生存下来的事物不需要时间的沉淀,就能产生极大的价值。
可大部分的事物需要时间的沉淀,才能被人们认识到其价值所在。我们所熟悉的某些食物,先前人们从来不知道它的食用性,正是经过时间的沉淀,人们认识了它除了观赏以外更大的价值。工业化之前,石油是被人们冷落的,可随着工业愈加发达,科技更为先进,人类社会出现了机器、汽车,出现了需要石油的燃烧才能使用的事物。可见,石油的价值是历经长时间——一个时代的发展后才被人们所认识的。
人们认识事物的价值不仅仅是物质性的,通常,更多的是精神性的。生前被称作怪人、被嘲笑的凡·高并不被人理解,那时他的画作在世人眼里是一文不值的,他的画作,似乎只是一张填满了颜色的纸罢了。可在他去世的几年后,他的画作却广受追捧,凡·高也因此被人熟知。经历时间的沉淀,人们发觉了凡·高画作的艺术性,更体会到了其中的意蕴,理解了他的所思所想,凡·高的那些艺术品一个个重新出现在人们的视野里,为人们所熟知、推崇。令人们感动。从古流传至今的诗书画卷也是如此,历经时间的沉淀,其韵味。价值不减反增,我们从中回顾历史,理解作品的情感,再度感受每个时代所传承的文化,每个时代的风采与精神。
人们对于情感的认识更需要时间的沉淀,时间带走了虚伪的情感,留下的都是弥足珍贵的。多数从前不理解父母的人,会在自己成为父母的时候,理解了父母给予自己的数不尽的爱,懂得了这份情感的珍贵。这时,这份情感的价值才真正得以体现。无论小我,还是大我的情感都是如此。全中国人民经历过此次新冠疫情,才真正发自内心地感受到什么是责任与担当,什么是无私奉献的大无畏精神。海德格尔说:“任何一种存在之理解都必须以时间为其视野。”随着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会被体现,才会被人们所认识,才被赋予了意义。
时间的沉淀与我们认识事物的价值是密切关联的,让事物在时间中积淀,我们才能认识事物真正的价值与意义。
二.静待花开
2021年
上海卷
900字
价值
满分
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是否能被人们认识,每个人给出的答案可能不尽相同。在我看来,事物价值的体现不仅仅取决于时间,也取决于人的主观能动性。
世间大部分事物的价值体现确实无法立竿见影,或许时间会成就一切。正如共产党的建立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也有从风雨飘摇到逐渐走向正轨的曲折历程,从人少物缺实力弱的建党初期,到领导全中国人民走向繁荣昌盛的今日,经过了一百年。由此看来,事物的价值确实需要时间的沉淀,需要耐心等待,静待花开。
摸索正确的道路并不容易,需要一次又一次的尝试,失败,继续尝试,直到在不断碰壁中,找到一条通往真理的繁华大道,而这一连串反复的试错,都要建立在时间之上。实践在时间中产生,这使得事物的准确性、可靠性不断增强,也让事物的价值有了更强有力的保障。
但时间是否能沉淀一切,从而体现事物的价值,答案是否定的。事物的价值是在人类的实践中不断被证明,《光明日报》曾发表过一篇名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评论文章,其中指出任何理论都要通过实践来检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清朝大兴文字狱,无非都是为了君主专制的巩固和加强,这些都是通过历史的沉淀被人们所知,但这些历史事件通过实践向我们表明了它们的不可取,而对于处于社会主义国家的我们来说,所带来的价值与意义并不大——除了汲取教训外。
时间的沉淀固然能检验事物的价值,但不可否认,一些特定时代下的创新发展不完全受限于时间。如今突飞猛进的科技发展,3G、4G、5G的不断更新,每一个成果从提出到问世直至推广,相比于在历史长河中得出的结论要快得多,但这些科技成果的背后归根结底是人类顺应时代的需求所做出的实践与创新。正所谓适者生存,事物一旦无法满足时代的需求,无法被实践所认可,无论以多么轰轰烈烈的方式出场,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
事物的价值是人创造的,也是人通过实践来检验的。就如西安的兵马俑.若人们不去挖掘探索,又从何知道这是中华瑰宝;汉赋唐诗宋词,若没有人们的记录和代代相传,又怎么能流传千古。若人们对此不屑一顾,这些古代文化只是被时间掩埋的一粒粒微尘;而被人们关注与重视,才使它们成为时间沉淀下的一块块黄金。可见,人们的主观能动性不断发展加强,在被采纳、被反驳、被修改的过程中,有价值的事物才会经久不衰,时间的沉淀终有了真正的价值。
三.时间
2021年
上海卷
1000字
价值
满分
我认为,事物的价值的呈现,和时间一直存在着联系,有些价值是即时呈现的,而有一些则是延时呈现的。
事物的价值可细分为三种:事物本身的价值、时间和外界赋予事物的价值、事物对外界的价值。
事物本身的价值,是即时呈现的。比如黄金,它的存在本身便决定了它的价值。而后两者是延时呈现的,它们经过时间的沉淀、考验,才会被人认知,从而越来越高。
能够在时间里沉淀下来的事物,早已不单单是一个事物而已,其内里蕴含的是走过时间,经久不衰的文化和底蕴。艺术、艺术品似乎最能反映出“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这一特点。无论是象征人文主义革命的文艺复兴名画,还是蕴含中华文化的瓷器,它们在历史长河里,身上背负的故事、人类寄托的情感,以及代表着的传承、文化、技艺,都影响了它们的价值。
时间是一种沉淀,是一种考验,在历史长河里大浪淘沙,留下来还能被人记住的,本就不容易,因此成为经典,富含价值。
然而从人类历史看,那些最有价值的东西,可能最需要等待时间来呈现。一是因为在历史长河里的大浪淘沙,具有考验性;二是因为人类认知的局限。
假设你造了一架桥,它在刚建成的时候可能具有价值——方便人们出行,但是如果过两年它因为建造存在问题塌了呢?它不仅不能给人们带来价值,相反,带给人们的是深刻的教训和不良影响。
“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赤其理有当然者”,有些事物刚开始存在可能不被接受,但并不能说它没有价值,相反它可能更具有价值,只是因为人类认知存在局限性,当时人们不能理解,用现在的话说,这是一种“前卫性”。
孔子、孟子当时很不得志,但后来却成为后人学习效仿的榜样;韩愈的文章,被埋没几百年,却大大盛行于后世;创作《国富论》的“现代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的理论一开始不被采纳,不被接受,然而随着资产主义的萌发,他的思想价值被认知、钦佩。
新事物的诞生具有前进性,也具有曲折性。这些事物的价值可能一开始不能被发掘,但随着时间的沉淀,它们会被充分认知……
现在的社会有浮躁的现象,一些人注重于短暂的价值,渴望短时的成功,而忽视了是时间的沉淀才使人们对事物的价值有了正确的判定。时间的沉淀对事物如此,对人亦如此,面对娱乐至上、急功近利的社会现象,我们应静下心来,积淀自我,提升自己的价值。
“试玉要烧三日满,辨材须待七年期。”时间的沉淀,不仅能赋予事物价值,还能检验价值,使事物的价值被充分认知。
四.不忘初心
2021年
天津卷
1000字
坚守
满分
时间是一条单行道,当我们走过,就难再回头;而道路两侧醒目的路标,会时时刻刻提醒我们,从何处来,到哪里去。每一个纪念日都是一个路标,告诉我们要牢记初心笃志前行,奔赴远方。时代在变,责任在肩,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更应该如此。
于小我,不忘初心,当一路高歌一路行。
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纪念日太多太多,小到父母生日,大到各类节日,但我认为对青年学子来说,最有意义的纪念日当属高考。十年苦读,一朝亮剑,应心怀梦想,当一路无悔。君可见,华坪女子高中一代代学子迈入高考考场,不忘初心,为改写自己的人生而努力拼搏;君可见,留守女孩钟芳蓉不忘初心,怀着对历史的热爱,奔赴北大考古系;君可见,无数青年学子牢记初心,带着一腔热血奔赴考场,为实现梦想的最后一战而奋斗……高考,是梦想闪耀、拼搏奋斗的纪念日。我们应该不忘初心,在实现梦想的道路上,一路高歌一路行。
于民族,不忘初心,当坚守民族文化之魂。
***总书记曾指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魂魄,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诚哉斯言。对于民族而言,纪念日是春节的爆竹声声,是元宵的庙会花灯,是清明的祭祖踏青,是端午的粽子龙舟,是重阳的登高赏菊,是冬至的娇耳医圣……是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民族历史。作为新时代青年,我深感民族文化的重要性,民族节日是我们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探求民族发展脉络的方向标,是不能忘却的纪念日。正因如此,中华民族应该不忘初心,铭记民族纪念日,坚守民族文化之魂。
于国家,不忘初心,当力保山河锦绣、国泰民安。
于国家而言,纪念日是我们曾经饱受屈辱今已富强的伟大祖国的华诞,是我们筚路蓝缕践行初心和使命的中国共产党的生辰,是我们纪念英雄铭记历史的国家公祭日。2021年,“十三五”计划圆满收官,“十四五”计划正式开盘;脱贫攻坚战圆满胜利;疫情防控态势良好,人民平安……这些都是谨记历史、笃志前行的明证,而这些又将成为新的值得纪念的事,“念”“念”相传。这就是我的祖国,饱受屈辱又顽强不屈,跌入泥潭又重新爬起,不畏艰难,不惧牺牲,这是她的初心,是山河锦绣国泰民安。
流波将月去,潮水带星来。时间永不止步,纪念日是时间的足迹,是无数个日子的蓄势待发,它始终在告诉我们,要牢记初心,笃志前行。岁月从不待闲人,我们应笃志前行莫空问;牢记使命赴洪流,山河无恙国安康。吾辈青年,不忘初心,笃志前行!
五.理性认识历史
2021年
天津卷
1000字
英雄
满分
近代中国史是一部写满血泪的屈辱史,又是一部不屈不挠的抗争史。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我们要重视每一个历史纪念日。但是,对待历史必须高扬理性的旗帜,正确认识历史,警惕情绪宣泄。
曾经,有个时期,****泛滥。“神剧”《抗日奇侠》曾在多地成为收视冠军,剧中的抗日英雄个个身怀绝技,飞檐走壁、腾云驾雾,甚至出现“手撕敌人”的情节。在另外一些****里,剧中也有许多离奇的情节,手榴弹炸掉天上飞机,飞刀消灭地面重炮,武林奇侠凭鹰爪功、铁砂掌、绣花针等功夫飞檐走壁与机枪大炮相抗衡…
手撕敌人,抗日英雄飞檐走壁,腾云驾雾,这是对侵略者的丑化,对抗日英雄的神化,是历史题材的泛娱乐化和情绪化。创作者以为这是对抗日英雄最好的纪念,实则不然,不尊重历史事实的纪念削弱了英雄的奉献,淡化了英雄的牺牲。康德说:“我们所有的知识都开始于感性,然后进入到知性,最后以理性告终。没有比理性更高的东西了。”如果说热情是前进的动力,那么理性则是稳妥的保障,历史是不能忘却的,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但我们对历史必须有理性的认识,不能情绪化。
****不光是一个电视剧的问题,它牵扯到一个正确的历史观的问题。我们不能不担心,青少年将来会如何看待现在的抗日剧?他们是不是会认为抗日就是穿着皮大衣,拿着驳壳枪,男的像潘安,女的像柳如是?正确的历史观,要正视战争的残酷与敌人的强大。从手撕敌人、气功打敌人、手榴弹炸飞机到“包子雷”“蔬菜雷”,恶俗的****层出不穷,以娱乐化的方式来表现残酷的战争,其实是对历史的亵渎,这一切都不是最好的纪念。
抗日战争是一段充满血与火的历史,与敌人拼杀远没有神剧渲染的那么容易。抗战初期,往往是十个国民党德式装备师,才能敌得过日军一个甲种师,日军一个大队往往可以对付国民党军一个师。中日两军的差距,远不是武器装备问题造成的,更多的是训练水平、战术水平、战斗精神等诸多因素造成的,而这背后其实还是综合国力的体现。日本士兵的战斗素质源于日军优良的兵源与严苛的训练,1907年,日本小学就学率已达百分之九十以上。在良好的兵源基础上,日军的训练也相当严格。而这段真实的历史,正被当前神剧中手撕敌人、气功打敌人、手榴弹炸飞机等情节所掩盖。
只有还原真实的抗战,才是对战争最好的纪念。只有了解战争的残酷与敌人的强大,才能警醒我们,“天下虽平,忘战必危”。
六.路标指引
2021年
天津卷
800字
责任
满分
时间是朱自清心中“我未曾感觉到它如游丝般的痕迹”的溪流,而纪念日则是流水中的顽木,是道路两侧的路标,是旧木桌上的刻痕,一遍遍地被时间冲刷,摩挲,愈发光芒四射。
小时候,纪念日是新年里的穿红着绿,是红彤彤的红包,是在恼人春意中翻飞的风筝,是孟夏时节的气球和棒棒糖。无论什么时候,纪念日都镀着一层暖人的光晕,仿若我就是古罗马的皇帝,站在世界的中央,世界因我而旋转,时光因我而流淌。爸爸妈妈、亲朋好友,永远围绕在我身边,而我不知忧愁,不论烦恼。纪念日是什么?是释放幸福的日子。“总角之宴,言笑晏晏。”小的时候,时间总是流得很慢,连空间都不甚明晰,只知道中国两个大字,只记得那高高飘扬的红色中夹杂的几点金。而若是被问道:“中国是什么?”不知道。“祖国是什么?”不知道。
长大后,纪念日又成了无穷无尽的作业,没完没了的家庭聚会,多嘴多舌的亲戚们的代言词。童年的美好日渐消弭在流速加快的时光里,我逐渐懂得世界并不是为我一个人准备的。随着纷乱的信息涌进“不闻窗外事”的大脑中,世界的模样正让我抓住了冰山一角。纪念日不再只有春节、清明节、儿童节,世界上也不仅仅只有中国。然而世界之绚烂,却令彼时正年少的我退却。问题则变成了:“中
国怎么样?”不关心。“世界怎么样?”不关心。
而现在,时间这条漫漫长路上的路标越来越多,我也逐步迈入了这纷杂的世界。纪念日不仅限于自己,更是那疑滞这沉痛悲哀的空中鸣笛,是那尘封历史记忆的博物馆,是中国走过无数春秋的锦绣山河,也是那停靠在南湖沿岸的小小红船,从觉醒年代驶来,驶向更悠远的未来。而我,作为新时代的一员,从不是时代的中心,更不应是时代的旁观者,而应是冲在时代前面的先锋,我们要描绘着时代的未来。若是现在问,中国是什么?中国是我的祖国,是我一生为之骄傲的净土!中国怎么样?莫问前行赶路人!纪念日作为路标,不仅有指引方向的功能,更有记录时代的责任,而我是每一个纪念日的见证者,是汇入时间洪流的一滴水。
直接后浪推前浪,风华犹有百代时!
彼岸的逝言2水月镜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