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作品简介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原称“诗”或“诗三百”,到汉代才被尊为“经”。《诗经》收集了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期约五百年间的诗歌,这些作品产生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及湖北等地,共三百零五篇。《诗经》分风、雅、颂三部分。风诗有十五国风,共一百六十篇;雅诗有“大雅”、“小雅”,共一百零五篇;颂诗有“周颂”、“鲁颂”、“商颂”,共四十篇。风诗大部分是民歌,是《诗经》的精华。雅诗大部分是周朝卿大夫及士人依王畿雅调所创作的作品,也有部分民歌。颂诗是王室宗庙祭祀用的歌辞。《诗经》以四言为主,多重章叠句,采用赋、比、兴的艺术表现手法,对后代文学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解读
《静女》一诗,选自《诗经·邶风》。旧时各家多认为有关教化,如《毛诗序》说:“《静女》,刺时也。卫君无道,夫人无德。”郑笺释云:“以君及夫人无道德,故陈静女遗我以彤管之法。德如是,可以易之,为人君之配。”皆以为是讥刺君王、夫人之作。欧阳修《诗本义》以为“此乃述卫风俗男女淫奔之诗”,朱熹也持这种说法。他们虽认为诗歌是写爱情的,但均把男女间正常的爱情视为“淫奔”,持批评的态度。
现代以来多认为这首诗就是有关男女幽会的爱情诗。诗歌分为三章,第一章开篇说一个美丽文静的女子,在城角的隐蔽处等候我。语句朴实,却写出了男子赴约时的愉快和喜悦。男子早早赶到了约会地点,急不可耐地张望找寻,却未见到女子的身影,这把他急坏了,抓耳挠腮一筹莫展。“爱而不见,搔首踟蹰”虽是描写男子的外在动作,却把他对静女恋慕的痴情刻画得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第二、三章,女子终于露面了,可以推测这个女子并非爽约,而是故意躲起来逗他玩的。会面后,女子把一支彤管送给他,他说彤管美丽极了,其实这里是双关,彤管的悦目美丽恰如女子的美貌。女子再把从牧场采摘的荑草送给他,他认为“洵美且异”,这里应该是以惊异的语气和表情表达对女子所赠的荑草的赞美。男子的本意不在荑草本身,而是“美人之贻”,即这美丽的柔荑草是这美丽的女子所赠的,物虽微,意却深,显然是爱屋及乌的一种表达。而初生的柔荑将会长成茂盛的草丛,这里也含有爱情将进一步发展的象征意义。
诗歌三章在内容上层层递进。对青年男女那种活泼逗趣的描写活灵活现,别具真率淳朴之美。读此诗,确能感受到那跃然纸上的一腔真情和欢喜快乐。
彼岸的逝言2水月镜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