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燕号”凭借霍金斯精湛的操舵和对吕宋北部复杂水文的了解,最终在夜色和一场骤起的风暴掩护下,甩掉了那艘可疑的追踪船,安全驶入了樱花之里外海一处隐蔽的礁石湾锚地。陈老疤和他的两个手下踏上樱花之里的土地时,尽管事先有所准备,仍被眼前的景象深深震撼。
层叠的梯田在晨曦中泛着绿意,石木混合的坚固矮墙沿着山脊蜿蜒,角楼上小炮的炮口闪烁着冷光,最令人难忘的是那漫山遍野、如云似雾的樱花——在这个季节依然盛放(得益于精心培育的品种和微环境)。这绝非一个简单的土著村落,而是一个融合了防御、生产与惊人美感的**山中要塞**。
陈老疤的独眼锐利地扫过防御工事的细节、冶炼作坊冒出的青烟、以及训练有素的伊戈罗特战士。当他看到林浩团队演示改良火药的威力(比他们常用的土火药强得多)和苏婕讲解利用樱花烟雾的防御战术时,这位沉默寡言的海盗头目眼中终于露出了毫不掩饰的赞赏。
“李船主会满意的。”陈老疤难得地开口,声音沙哑,“这地方,配得上当个‘家’。” 这个“家”字,从他口中说出,份量极重。
**同盟缔结:樱花、铁与海的契约**
陈老疤在樱花之里停留了十天。他不仅考察了防御、资源、技术,更深入了解了这群“东方画匠”的来历(部分真相)和他们对抗西班牙的决心。他亲眼目睹了吴教授、陈星等人与伊戈罗特人平等相处、共同劳作的情景,这与海盗团伙中森严的等级和赤裸的压榨截然不同。
临行前,陈老疤与樱花之里核心层进行了密谈:
* **李旦的承诺:** 李旦同意樱花之里提出的“松散联盟”框架。他将视樱花之里为重要的**后方基地与军械供应点**。
* **物资与人力:** 李旦将定期派遣可靠船只,避开西班牙巡逻区,运送樱花之里急需的物资(优质硝石、硫磺、帆布、桐油、药材、甚至书籍)。同时,他将派遣一批**可靠的海盗工匠**(船匠、铁匠、火药匠)常驻樱花之里,协助扩大生产,并学习部分改良技术(作为交换)。
* **海上策应:** 李旦承诺,将加大对西班牙在吕宋西部、台湾海域航线的袭扰力度,牵制其海军力量。一旦樱花之里遭到西班牙大规模进攻,李旦舰队将尽可能提供海上支援或袭扰西班牙后方。
* **樱花之里的义务:** 以优惠价格(实物或白银)向李旦供应精铁锭、改良火药、以及未来可能制造的轻型火炮。允许李旦舰队在紧急情况下使用樱花之里的秘密锚地进行休整补给(需提前约定)。
* **“家”的延伸:** 陈老疤最后意味深长地加了一句:“李老大说了,这地方,也是我们这些海上飘零的弟兄们,一个能喘口气、修修船、看看樱花的…落脚点。”
一份基于共同敌人(西班牙)和现实利益(资源与技术交换)的契约就此达成。樱花之里获得了至关重要的外部支援和海上屏障。
**扩建浪潮:画笔、刀剑与锄头的交响**
李旦承诺的物资和工匠很快通过隐秘航线陆续抵达。樱花之里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浪潮,目标明确:**从防御堡垒,转变为自给自足、容纳更多人口的繁荣家园!**
1. **核心区巩固与扩张:**
* **军工升级:** 海盗工匠的加入,大大提升了铁器坊和火药作坊的效率和产量。在林浩、苏婕的现代知识指导下,开始尝试铸造更大型的青铜炮(用于主要隘口)和制造标准化的火绳枪(装备精锐护卫队)。防御工事进一步向外延伸,构建更深层次的棱堡体系和预警哨塔。
* **“樱花迷雾”量产化:** 建立了专门的工坊,批量生产樱花烟雾弹,成为防御标配。
2. **农业与民生:**
* **梯田优化:** 在伊戈罗特人传统梯田技术基础上,张薇组织人员利用现代基础农业知识(轮作、堆肥、简单水利)提高产量。引进李旦船队带来的新作物(番薯、玉米),增加粮食多样性。
* **手工业兴起:** 利用本地资源(竹、藤、麻、兽皮)和部分外来物资,发展编织、制陶、木器、制革等手工业,满足日常生活需求。王静带领艺术组设计具有樱花之里特色的图案和器型。
* **居住区扩建:** 在核心区外围,依山傍水规划建设新的居住聚落。建筑风格延续融合路线,但更注重实用性和通风采光(吴教授主导)。24级班的建模和场景规划能力在此发挥巨大作用。
3. **“归乡路”完善与秘密港口:**
* 通往更深山的“归乡路”被拓宽加固,设置更多隐蔽的物资储备点和防御节点。
* 在迭戈指导下,选择了一处极其隐蔽、有淡水溪流的临海岩洞,秘密修建小型**船坞和码头**,用于停泊、维修李旦派来的小型补给船和樱花之里自建的渔船、侦察船。这是樱花之里通向海洋的隐秘生命线。
**敞开大门:吕宋人的新家园**
樱花之里的变化和相对安宁的生活(相比西班牙统治区的压榨和战乱),如同磁石般吸引着吕宋岛北部山区饱受苦难的原住民部落。最初是零星的、受西班牙人或残暴部落头人压迫的伊戈罗特家庭前来投奔。陈星和张薇做出了一个影响深远的决定:**在严格审查(避免奸细)的前提下,敞开大门,接纳愿意遵守樱花之里规则(劳动、互助、共同防御)的吕宋原住民!**
消息像春风一样传开。越来越多的土著家庭,拖家带口,翻山越岭而来。他们带来了劳动力、不同的生存技能(狩猎、采集、识别草药、独特的编织技艺)以及对这片土地更深的理解。
樱花之里的人口迅速增长,突破了千人。管理成为新的挑战。吴教授、陈星、张薇、迭戈(作为顾问)以及几位德高望重的伊戈罗特长老和后来加入的其他部落代表,组成了“**樱花议会**”,共同商议决策,制定简单的律法(以互助、公平、抵御外敌为核心)。不同语言、不同习俗的人们,在生存和发展的共同目标下,在樱花盛开的山谷里,开始尝试一种前所未有的**共同体生活**。
王静的速写本上,记录下了这些珍贵的画面:伊戈罗特战士教海盗工匠使用吹箭,海盗船匠指导土著青年修理渔船,24级班的同学在梯田里向土著妇女学习识别可食用野菜,陈星和几位长老在樱花树下用混合语言加手势讨论引水渠的路线…樱花之里,正从一群流亡者的避难所,演变成一个充满活力、多元共生的**微型国度雏形**。
**暗流涌动:远方的阴云与近处的忧虑**
然而,繁荣的表象下,暗流从未停止涌动:
1. **西班牙的阴影:** 马尼拉总督府并未遗忘樱花之里。德雷克袭击造成的创伤逐渐恢复,西班牙人开始重新审视北方这个“疥癣之疾”。唐·加西亚并未放弃,他派出的探子(伪装成商人或传教士)一直在试图渗透,打探樱花之里的真实力量和具体位置。李旦舰队在海上对西班牙船只的持续袭扰,更让总督府将樱花之里视为眼中钉肉中刺。一场更大规模的清剿,只是时间问题。
2. **海盗的“友谊”:** 李旦的物资和技术支持是宝贵的,但海盗的本性是贪婪和难以约束的。常驻的海盗工匠中,有人开始觊觎樱花之里更核心的技术秘密(如苏婕正在研究的、利用本地矿物改进火枪性能的项目)。李旦本人也通过陈老疤委婉地提出,希望获得樱花之里铸造的“更大口径的火炮”,这显然超出了防御需求,意图用于海上劫掠。这份基于利益的“友谊”能维持多久?海盗的胃口是否会最终吞噬樱花之里?
3. **内部的张力:** 人口的快速增长和不同群体的融合,必然带来摩擦。原住民的传统信仰与现代(穿越者带来的)认知、海盗的粗野作风与樱花之里逐渐形成的互助公约、资源分配是否公平…这些问题都在考验着“樱花议会”的智慧。赵雷就曾因几名海盗工匠酗酒闹事、骚扰土著妇女而差点拔刀相向。
4. **“飞燕号”的余波:** 霍金斯返回德雷克舰队后,樱花之里的位置和潜力,也成为了英格兰海盗们酒桌上的谈资。这固然可能带来新的“朋友”(或麻烦),但也大大增加了秘密暴露的风险。
**樱花之梦:在风暴中扎根**
又是一个樱花盛放的季节。站在新落成的、可以俯瞰整个山谷的瞭望塔上,张薇、陈星、吴教授、迭戈和王静等人眺望着下方欣欣向荣的景象:梯田青翠,水车转动,新建的屋舍升起袅袅炊烟,操场上传来孩童(有穿越者的后代,也有原住民的孩子)练习射箭和识字的喧闹声。远处的秘密船坞,一艘小型侦察船正缓缓驶出,船帆上绘着一朵小小的樱花。
“我们…真的在这里建起了一个家。”王静轻声说,画板上是一幅樱花之里的全景图,充满了生机与希望。
“家,也是堡垒。”陈星抚摸着瞭望塔冰冷的石壁,眼神锐利,“西班牙人不会善罢甘休,李旦的胃口也会越来越大。”
“但我们已经不是当初那群在塞维利亚仓库里瑟瑟发抖的画匠了。”张薇语气坚定,“我们有铁,有火,有高墙,有愿意为家园而战的同伴,有通向大海的路,还有…”她看向山谷中如云似雾的樱花,“…这片土地赋予我们的根。”
迭戈望向南方,那是马尼拉的方向:“风暴迟早会来。但这一次,我们不再是飘零的落叶。我们是樱花树,根已扎下,纵使风雨来袭,花瓣飘落,来年春天,依旧会开满枝头。”
樱花之里,这个由画笔、血泪、钢铁与希望构筑的家园,在吕宋的群山中深深扎下了根。它吸纳着苦难的吕宋人,与危险的海盗共舞,在西班牙帝国的阴影下倔强生长。它的未来充满了未知的风暴,但此刻,在漫天花雨中,它绽放着前所未有的生命力。他们不仅要生存,更要在这片被他们称为“家”的土地上,书写属于自己的历史篇章。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新全年级穿越大航海时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