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地平线号”的钢铁身躯破开婆罗洲暗河的晨雾时,樱花之里的幸存者们已不再是当初那个在流亡中惶恐不安的群体。与洛林和他的“禁忌先驱者”们达成同盟后,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感在他们心中升腾——那是知识与勇气交织的底气,是不再孤独的笃定。
离开婆罗洲的过程比想象中更“轻松”。洛林早已通过“新地平线号”的深海探测能力,掌握了一条避开主要贸易航线和土著部落的隐秘海路。这艘钢铁巨鲸不仅是移动堡垒,更是精密的导航仪与探测站,它能提前感知洋流变化、规避暗礁,甚至能通过某种声波装置驱散聚集的大型海洋生物。
“望星号”被拆解后作为补给载体,主要人员则登上“新地平线号”。当这艘超越时代的巨物第一次在开阔海域全速航行时,所有人都被它的力量震撼——蒸汽机的轰鸣撕开海面,船尾划出白色浪痕,速度远超任何帆船。曾经需要数月的航程,在“新地平线号”的推进下,只用了不到二十天。
南十字星的光芒越来越清晰时,洛林站在指挥塔的观察窗前,指向远方海平面上隐约可见的绿色轮廓:“到了。澳大利亚,这片被旧世界遗忘的土地。”
他们选择的登陆点是一片背靠山脉、面朝天然港湾的平缓海岸。这里没有欧洲殖民者的踪迹(至少目前没有),只有零星的土著部落,且性情相对平和。洛林派出的先遣队用少量金属工具和药品,与土著建立了初步的和平——对这些生活在原始状态的族群而言,能“凭空”造出锋利工具和治愈小病的“药剂”,已足够赢得敬畏。
建立新家园的过程,是两种“超越时代”智慧的完美融合。
洛林团队带来的钢铁锻造、机械动力技术,成了基建的核心。他们用简易蒸汽起重机搬运巨石,用改良的冲压设备制作金属构件,甚至搭建起一座小型水力发电装置(尽管初期只能驱动几个灯泡和小型机械),让夜晚的营地第一次亮起了比鲸油灯更稳定的光。
樱花之里的成员则发挥了“落地生根”的特长。吴教授根据澳大利亚的气候土壤,规划了作物种植区,将带来的稻种、蔬菜种子与本地可食用植物嫁接;张薇和王静设计了新的防御体系——不再是樱花之里的棱堡,而是结合地形的隐蔽式战壕与信号塔,配合洛林团队制作的烟雾弹发射器,形成“无形防线”;林浩则与洛林的冶金师合作,将樱花之里的火器改良技术与先驱者的合金工艺结合,造出了射程更远、故障率更低的步枪。
三个月后,当第一座融合了木质结构与金属框架的聚居点在海岸边成型时,洛林在全体成员的注视下,将一块刻有“新樱花之里”字样的金属牌钉在了中心广场的石柱上。牌子边缘缠绕着齿轮与稻穗的图案——那是机械与农耕的象征,是先驱者与未来者的共生。
洛林被一致推选为新樱花之里的城主。他没有推脱,只是在就职时说了一句话:“我当这个城主,不是因为‘新地平线号’的钢铁,而是因为我们都信一件事——在这里,知识不再是罪,而是让家园站稳的根基。”
新樱花之里的日子,像“新地平线号”的蒸汽机一样,在规律中充满活力。
洛林没有用“城主”的身份建立权威,而是搭建了一套基于“贡献与需求”的运转体系。广场旁的公告板上,每天会更新需要完成的工作——开垦土地、锻造零件、修缮防御、记录气象数据……所有人根据自己的擅长选择任务,完成后能获得“积分”,用来兑换食物、工具或进入“知识馆”学习的资格。
“知识馆”是新樱花之里的灵魂。那是一座由洛林团队用钢铁支架和本地木材搭建的建筑,里面没有神像,只有一排排书架和工作台。左边摆着樱花之里带来的古籍与吴教授的笔记,右边放着洛林团队的机械图纸和化学配方。林浩和冶金师在这里教年轻人锻造,王静和化学家研究本地植物的药用价值,吴教授则开了“通识课”,从基础的算术几何讲到简单的物理原理。
洛林自己则大部分时间待在“新地平线号”的改造工坊里。他正带领团队将巨鲸的部分动力系统拆解,计划在聚居点旁建立一座小型机械厂。偶尔会看到他提着工具走到农田里,蹲在田埂上看吴教授设计的灌溉装置,时不时提出建议:“这里的齿轮可以改小一点,水力驱动足够了,没必要用蒸汽,省点燃料。”
张薇有时会坐在海岸边的礁石上,看着夕阳给“新地平线号”的钢铁外壳镀上金边。洛林路过时,会递上一杯改良过的“提神饮料”(这次加了本地的蜂蜜,没那么刺鼻了):“在想旧樱花之里?”
“有点。”张薇点头,“但这里不一样。那里是我们‘守护’的家园,这里是我们‘创造’的家园。”
洛林笑了,望向聚居点里升起的炊烟和工坊里隐约传出的金属敲击声:“创造比守护更需要勇气。不过你看——”他指向远处,几个孩子正围着一个由齿轮和木轮组成的小推车欢呼,那是林浩的徒弟和洛林的助手一起做的玩具,“他们已经把齿轮和稻穗当成理所当然的东西了。对他们来说,知识从来不是‘禁忌’,只是生活的一部分。”
南半球的雨季来临时,新樱花之里已经有了雏形:农田里长出了第一茬改良水稻,机械厂能造出简单的农具和防御武器,防御体系能预警方圆十里的动静。更重要的是,那种流亡中的紧绷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踏实——就像脚下这片被雨水浸润的土地,虽然还很年轻,却已扎下了根。
洛林站在“知识馆”的窗前,看着雨中忙碌却有序的身影,手指无意识地摩挲着窗沿上的刻痕——那是他刚来时常画的齿轮图案,如今旁边已经被孩子们添上了歪歪扭扭的稻穗。他知道,新樱花之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或许未来会遇到殖民者的船帆,或许会有新的挑战,但此刻,南十字星下的这片土地上,齿轮与稻穗正一起生长,这就够了。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新全年级穿越大航海时代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