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公司盈利的消息像一粒投入湖面的石子,在总公司激起了层层涟漪。不少同事私下向我打听邻市的市场环境,张总更是在高层会议上多次提到分公司的案例,鼓励大家打破固有思维,主动寻找新的增长点。
那天我正在办公室整理季度报表,张总的电话打了进来:“陈默,下周有空吗?回总公司一趟,给各部门负责人做个分享。”
我有些意外:“张总,分享谈不上,就是跟大家交流下经验。”
“就得是你来讲,”张总语气笃定,“你的经历本身就是最好的教材。”
回到总公司的那天,会议室坐得满满当当。我站在台前,看着台下熟悉的面孔,想起刚入职时连汇报工作都会紧张的自己,忽然有些感慨。我没有讲太多理论,只是把筹建分公司时遇到的困难、如何解决的,以及团队从陌生到默契的过程,一五一十地讲了出来。
“其实没什么诀窍,”我看着大家说,“就是遇到问题不躲,碰到坎儿不绕。总公司的支持是底气,团队的拼劲是动力,再加上一点点运气。”
台下响起了掌声,王姐笑着朝我点头,李哥比了个“棒”的手势。
分享会后,市场部的小林找到我:“陈默哥,我想申请调去分公司,跟着你干。”
我有些惊讶,小林是总公司的业务骨干,不少项目都离不开他。
“在总公司待久了,想换个环境闯闯,”小林眼里闪着光,“你说的那句‘把每个客户当朋友’,我特别认同。”
我把小林的想法告诉了张总,张总很支持:“人才流动是好事,让有冲劲的人到更广阔的平台去。”
小林的加入,让分公司的市场拓展速度快了不少。他带来了总公司成熟的经验,又能结合本地市场灵活调整策略,很快就谈成了几个大客户。
这期间,我收到了老家村委会的电话。村支书在那头笑着说:“陈默啊,村里想搞个农产品合作社,大伙儿都想起你了,想问问你能不能给指点指点。”
我立刻回了趟老家。村子比几年前有了些变化,土路铺成了水泥路,但年轻人大多在外打工,留在村里的多是老人和孩子,地里的活儿没人好好打理。
“你看咱这山货,品质是真好,就是卖不出去,”村支书叹着气,“听说你在城里做买卖厉害,能不能帮村里想想办法?”
看着熟悉的青山绿水,想起小时候吃不饱饭的日子,我心里有了个主意。
回到分公司后,我和小林商量:“咱们能不能开辟个农产品电商渠道,把老家的山货放到线上卖?”
小林眼睛一亮:“这主意好!现在消费者就认原生态,咱们既能帮老乡增收,又能拓展新业务,一举两得。”
我们立刻行动起来,联系了专业的摄影团队去村里拍产品图,设计包装时特意融入了山村元素。王姐也主动帮忙对接了物流和质检,确保产品能顺利发出。
上线那天,我守在后台,看着订单一个个跳出,眼眶又热了。曾经让我挣扎的泥泞山路,如今成了连接城市与乡村的纽带。
半年后,合作社的销售额突破了百万。村支书特意打来电话,声音哽咽:“陈默,村里盖起了新的文化广场,孩子们有了图书室,这都是你的功劳啊。”
我握着电话,笑着摇头。这不是我一个人的功劳,是那些曾经支撑我前行的力量,如今以另一种方式,在更远的地方发了光。
张总在年度总结会上,把“乡村振兴合作项目”列为公司的重点发展方向。他看着我说:“陈默,你让我明白,做生意不止有盈利,还有温度。”
散会后,夕阳透过玻璃窗洒进办公室,我看着窗外车水马龙的城市,又仿佛看到了老家山坡上盛开的野花。新的征程还在继续,但这一次,我知道自己肩上的担子,除了责任,还有一份沉甸甸的牵挂。
尘埃里的阳光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