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刚放亮,青袅就被食堂飘来的香气勾醒了。他揉着眼睛推开门,正撞见陈哲和陶桃端着餐盘往靠窗的桌子走,两人手里的盘子堆得像小山,油光锃亮的红烧排骨和金黄的炸春卷看得人眼馋。
“醒啦?快来!”陈哲挥着筷子喊他,“社考结果出来了,咱们都过了!你看这食堂,张师傅特意加了十道菜,说是给所有通过的社员庆功呢!”
青袅走过去才发现,食堂里比平时热闹了一倍,好几张桌子都坐满了人,大家手里的餐盘里都堆着平时少见的硬菜——琥珀色的酱肘子、裹着糖霜的拔丝地瓜,连汤碗里都飘着整只的鸡腿。打菜窗口前,张师傅系着雪白的围裙,正笑眯眯地给排队的社员添菜,铁勺敲得铁锅叮当作响:“都多吃点!这次考得好,社长特批的经费,管够!”
陶桃夹起块拔丝地瓜塞进嘴里,腮帮子鼓鼓的:“你是没瞧见,刚才李哥他们组也在这儿,说终于能进典藏室查资料了,激动得差点把豆浆洒在地上。”她往青袅碗里夹了个炸春卷,“快尝尝这个,张师傅今早五点就起来炸的,说这春卷得用现磨的绿豆面才够脆,平时哪有这待遇。”
青袅咬了一口,滚烫的馅料混着酥脆的外皮在嘴里化开,香得他直点头。旁边桌传来一阵笑闹,原来是两个社员在比谁碗里的排骨更大块,阳光透过窗户落在他们脸上,连带着空气里的饭菜香都变得暖洋洋的。
“张师傅说了,”陈哲扒着米饭,含糊不清地说,“中午还有松鼠鳜鱼和梅菜扣肉,晚上加炖羊肉,庆祝三天!”
陶桃眼睛一亮:“真的?那我上午去社里把画稿整理完,中午准时来报道!”
青袅看着满食堂的笑脸,听着碗筷碰撞的叮当声,心里那点考完试的紧绷感彻底散了。原来不止他们三个,这么多人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又一起分享这份喜悦,连饭菜都变得格外香。他舀起一勺飘着油花的鸡汤,慢慢喝着,觉得这大概就是社里最暖的样子了。吃过早饭,社员们三三两两凑在一起商量着去哪儿散心,最后拍板决定去城郊的云栖古城。据说那里还保留着明清时的青石板路,巷子里藏着不少百年老店,最适合考完试放松闲逛。
青袅跟着人流走出漫社大门时,阳光正好,陶桃已经拉着陈哲跑去路边买糖葫芦了,红得发亮的山楂串在风里晃悠,裹着的糖衣闪着晶莹的光。等坐上开往古城的中巴车,满车都是说笑声,有人翻出包里的相机摆弄,有人凑在一起猜古城里的老字号会卖什么特色点心,连司机师傅都被这股热闹劲儿感染,收音机里放起了轻快的小调。
车子晃悠了一个多小时,终于停在古城门口。青石板路被岁月磨得发亮,两旁的木楼挂着红灯笼,风一吹就轻轻摇晃,影子投在地上像跳动的火苗。张师傅特意给大家塞了油纸包,里面是刚烤好的椒盐饼,说古城里的小吃贵,让大家垫垫肚子。
“先去看那座百年戏台!”陶桃举着糖葫芦跑在前面,辫子甩得老高,“我上次在社里的老照片上见过,说下雨天站在台下,能听见墙缝里漏出的唱戏声呢。”
陈哲拽着青袅跟上,手里还拎着给大家买的冰镇酸梅汤:“别听她瞎掰,那是导游编的故事。不过听说巷尾有家糖画摊,老师傅能画漫社的社徽,去晚了就没了。”
青袅踩着石板路往前走,听着身边此起彼伏的笑闹声,看陶桃被路边卖手工香囊的摊子勾住脚步,看陈哲和其他社员争论哪家的老字号更值得排队,忽然觉得这古城的风都带着甜味。考试的压力、熬夜的疲惫,好像都被这青石板路慢慢磨平了,只剩下此刻的轻松——和一群并肩努力过的人,在阳光里慢慢逛着,连时间都变得慢悠悠的。
海之迷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