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藏室的木门被推开时,积尘在光柱里翻涌,像被惊动的旧时光。母亲没绣完的蓝布绷在梨木绣架上,架腿的裂纹里卡着半片干枯的玉兰,是去年落在上面的。沈溯的指尖拂过布面,未完成的花瓣边缘还留着母亲的针脚,细密却虚弱,像她最后那些日子里的呼吸。
蓝布右下角,他用铜丝拼的半朵玉兰已经蒙上青黑,铜锈顺着纹路蔓延,倒把花瓣的轮廓晕得更清晰了。那是他十五岁那年赌气做的——母亲说他毛躁,绣不了精细活,他就找来父亲修钟剩下的铜丝,蹲在储藏室里弯了整整一夜,最后被铜丝划破的手指,血滴在布角,和母亲的针脚混在一起。
“这铜丝得换了。”晓棠抱着线轴进来,轴上的蓝线是按爷爷说的方子染的,用了玉兰花瓣和苏木,在晨光里泛着温润的蓝,像母亲琴轴上那层包浆。她把线穿过沈溯手里的绣花针,针尖悬在铜丝绣的花瓣旁,“爷爷说苏棠阿姨总备着这种线,说‘蓝是晴空色,断线了也能接出亮堂来’。”
沈溯的目光落在线轴的标签上,那是晓棠爷爷的字迹,“赠溯儿”三个字旁边画着朵极小的玉兰,花瓣缺了一角,和父亲留给他的钟针上的图案几乎一样。他忽然想起母亲走后,父亲把她的绣线都收在铁匣里,每次拿出来都要对着标签发会儿呆,说“你妈总怕线不够用,其实是怕日子续不上”。
江洄的小提琴声从院子里飘进来,这次换了支曲子,调子轻快得像春日的风,只是偶尔会有个音符突然沉下去,像被什么东西绊了一下。沈溯走到窗边,看见他正对着玉兰树拉琴,琴码上的“棠”字被阳光晒得发亮,缠着的麻绳松了些,露出底下新刻的浅痕——是道小小的“溯”字,笔画里还嵌着新鲜的木屑。
“他昨晚在琴房刻了半宿。”晓棠凑过来看,手里的线轴转了半圈,蓝线落在铜丝绣的花瓣上,刚好遮住那片发黑的锈迹。“说琴码得有两个人的名字才稳当,就像沈爷爷和苏棠阿姨,一个修钟,一个绣花,钟摆声和穿线声混在一起,才是家的动静。”
沈溯的喉结动了动。他想起小时候,母亲绣花时总爱听父亲修钟,说钟摆的“嗒嗒”声能定住针脚,父亲就故意把钟调快半拍,逗得母亲笑骂“老不正经”,笑声震得绷在绣架上的丝线轻轻发抖。那时的储藏室里,铜屑和线头落在一起,倒比任何香料都好闻。
晓棠的爷爷抱着个木盒进来,盒子上的铜锁已经氧化,打开时“吱呀”一声,像谁在叹气。里面是些零碎的绣活,有没完成的手帕,有绣了一半的枕套,最底下压着张泛黄的纸,是母亲写的绣谱,“并蒂玉兰”四个字旁边,批注着“溯儿生辰用,花瓣要饱满”。
“敬言兄总说,你妈绣到一半的东西,都是等你回来续的。”老人把绣谱递给他,纸角的折痕里还留着母亲的指印,“你十五岁那年砸了绣架,她连夜把这些收起来,说‘等溯儿气消了,看见这些就知道,娘没怪他’。”
沈溯的指尖按在“饱满”两个字上,那墨迹被泪水泡过,边缘有些模糊,像他记忆里母亲最后看他的眼神。他记得那天自己摔门而去时,母亲正坐在绣架前,手里的针掉在地上,发出细微的“叮”声,和钟摆的“嗒嗒”声撞在一起,碎成了他后来无数个夜晚的失眠。
江洄的琴声停了。他站在玉兰树下,琴弓悬在半空,琴盒敞开着,里面垫着块蓝布,是母亲当年给父亲做的钟面垫布,边角已经磨破,却洗得干干净净。“您看这琴码稳了吗?”他朝沈溯扬了扬琴,阳光透过琴身的音孔,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光斑,像撒了一地的星子。
沈溯走过去,指尖按在琴码上,那道新刻的“溯”字还带着木头的温度。他想起父亲教他认钟零件时,总让他先摸熟每个部件的纹路,说“物件和人一样,得知道疼在哪儿,才能护得周全”。那时父亲的指尖划过他手背上的伤口,动作轻得像怕碰碎什么,现在他摸着江洄琴码上的新痕,忽然懂了那种小心翼翼。
晓棠把蓝线绕在绣花针上,开始补那朵铜丝绣的玉兰。她的针脚比母亲的利落,却学着母亲的样子,每绣三针就停一下,让线在布面留个小小的弧度。“爷爷说,留这点空当,是给时光喘气的地方。”她歪头看沈溯,鼻尖沾了点蓝线的粉末,像落了点春天的灰,“就像沈爷爷修钟总要留半格误差,说‘太准了反而走不长久’。”
沈溯的目光落在母亲未完成的那半朵玉兰上。晓棠的新针脚从旧针脚旁绕过去,蓝线和旧布的颜色融在一起,倒像原本就该这样。他忽然明白父亲留给他的钟针,为什么要雕成残缺的样子——圆满是给别人看的,心里的那点缺口,才藏着最真的念想。
江洄的琴声又响了起来,这次和着晓棠穿线的“沙沙”声,还有沈溯整理铜丝的“叮叮”声,混在一起竟格外和谐。阳光穿过储藏室的窗,落在三人身上,把影子投在墙上,像幅被拉长的画,画里的人都在做着没完成的事,却没人觉得慌张。
“您看!”晓棠举着绣布笑起来,她补的那片花瓣上,蓝线在铜丝的锈迹旁开出朵小小的新花,“铜锈没挡住新颜色呢!”
沈溯低头,看见自己手背上的红痕还没消,是昨夜打磨钟针时蹭的。那道痕和母亲绣谱上的折痕,还有江洄琴码上的刻痕,忽然在他眼里连成了线,像树的年轮,一圈圈绕着,把疼和暖都裹在里面。
院子里的玉兰树忽然落下片新叶,打着旋儿飘进窗,落在绣布上,刚好盖住那片发黑的铜丝。新叶上的绒毛沾着晨露,嫩得能掐出水来,叶尖却带着点倔强的卷,像在努力地往上长。
原来所谓的年轮,从来都不是圆满的圈。那些断过的纹,缺过的角,还有补不上的疤,都是时光刻下的印记,提醒着你曾怎样用力地活过。就像这储藏室里的声音,旧的还在回响,新的已经响起,缠在一起,倒比任何完美的乐章都动人。
沈溯拿起绣花针,学着母亲的样子,让蓝线穿过铜丝的锈迹。针尖刺破布面的瞬间,他仿佛听见父亲修钟的声音,母亲绣花的声音,还有自己小时候追着钟摆跑的笑声,都从时光深处涌来,混着窗外的琴声和风声,酿成了新的日子。
溯洄从之y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