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吧,玉娘,我知你不放心,我又何尝不是呢?现在我们也只能等三日后归宁时再说了。平日里还有琥珀和琉璃呢,放心吧,那两个孩子从小就陪着娮娮长大,卖身契也在娮娮手上,而且经过前段时间苏嬷嬷的教导,机灵着呢。有事儿会来和我们报信的。”余父搂着余母安慰道。见余母还是没能止住泪水,只好开始转移话题。
“对了,刚刚雍亲王不是给了我一封信吗,我们还没看里面是什么呢,想来雍亲王如此郑重的交予我们,定是非常重要的内容,走吧,我们进去看看如何?”说完,朝旁边依依不舍的三兄弟和静珊使了个眼色。
静珊很快反应过来,上前挽住余母的手,“是啊,额娘,儿媳也很好奇里面写的是什么,我们一起进去看看吧。而且三日后娮娮就会归宁了,咱们娘俩儿也得好好合计合计当日的菜单以及还需要添置的东西不是?”
余母强忍住内心的担忧与惆怅,拍了拍静珊的手,“好,都听你的,我们回去吧。”
见余母终于止住眼泪,余父和兄弟三人心中也松了一口气,不约而同的在心里庆幸,幸好大儿媳(夫人/大嫂)在,不然他们怕是要抓瞎了。
回到正院后,余父在众人的殷切目光下,缓缓展开了那封信件,上面的内容让众人震惊之余,心中倒是对余莺儿日后在王府的生活多了几分安心。
“但愿他真的能说到做到吧。”怔愣许久之后,余母喃喃道。
岳父大人忠义公余佳·淮程尊鉴:
今日,婿爱新觉罗·胤禛以赤诚之心,书此信笺,望岳父大人明鉴。自与令嫒余佳·莺儿相知相慕,情意日笃。承蒙岳父大人不弃,许结秦晋之好,婿不胜感激。
于今良辰美景,迎亲之日,婿心中欣喜难抑,亦深感责任之重。在此,向岳父大人许下郑重承诺:
自今而后,余生珍视,护其周全。必倾心相待,绝不负令嫒。家中事务,悉以商之,尊重其意愿,护其周全,不让其受分毫委屈。无论风雨顺逆,皆携手同行,患难与共。
若做出伤害令嫒之事,婿愿于忠义公爵府府门前日夜长跪,反思己过。另,婿愿遵令媛之意,或奉上放妻书并府中所有钱财,或另开府供养,绝无二话。
若有违此誓,天地共诛,人神共弃。
婿必以爱新觉罗氏之名,保其荣耀,以自身之能,护其安宁。愿用一生,呵护令嫒,使其幸福安康,笑靥长驻。
信末,特盖私印与王府印章,以昭此心天地可鉴,日月可表。望岳父大人放心将令嫒托付于婿,婿定倾尽所能,让她余生无忧,幸福美满。
爱新觉罗·胤禛敬上
康熙四十九年十一月十五日
这厢余莺儿坐进喜轿后,左手持苹果,右手持金製镶宝石八仙如意。随着一声“起轿!”,心中逐渐开始五味杂陈。她想起小时候,阿玛将她扛在肩头,带她去逛庙会;额娘在为她缝补衣裳,教她礼仪认字;哥哥们和小弟攒的压岁钱,大部分都给她买了好吃的、好玩的。那些平凡而又温暖的日子,如今都成了珍贵的回忆。
就这般随着轿外的吹吹打打,余莺儿在轿内含着泪回忆往昔。
“落轿!”
当余莺儿的喜轿稳稳落于雍亲王王府门前,周遭喧闹的鼓乐声暂停,全场众人的目光齐聚于胤禛身上。只见胤禛神情庄重,接过司仪递来的弓箭,身姿挺拔,随着司仪的唱词拉弓搭箭,动作一气呵成。
“一射天,天赐良缘新人喜临门;二射地,地配以双新人百年好合;三箭定乾坤,先射天再射地,地久天长天长地久。”
三箭之后,胤禛小心翼翼的掀开轿帘,伸出手,"娮娮,"他轻声唤她,"我们到家了。"
余莺儿看着盖头下出现的属于胤禛的修长的手,抿抿唇缓解心中的紧张,抬起拿着如意的手,放到胤禛的手中,胤禛随之紧紧的握住,然后小心翼翼的搀扶着余莺儿下轿。
火盆被放置在王府正厅前的庭院中,马鞍则置于正厅的门槛之上,马鞍上还系着象征吉祥如意的红绸 。在众宾客的瞩目下,余莺儿与胤禛牵着红绸缓缓走进王府中,在丫鬟的搀扶下,微微提起裙摆,先是轻盈地跨过火盆,又小心翼翼地跨过马鞍 。周围的宾客们纷纷送上祝福,“祝雍亲王与懿福晋,往后日子平安顺遂,喜乐安宁,红红火火”,声音此起彼伏 。
正厅内,布置得金碧辉煌,红烛高照。正当司仪准备高声唱喏时,门外突然传来一阵高呼:“皇上驾到!“
众人皆是一惊,连忙跪地迎接。康熙身着明黄色龙袍,面带微笑的大步走进了王府,身后赫然正跟着方才高呼“皇上驾到”的梁九功。
“臣等叩见皇上,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众人齐声高呼。
“众卿平身。今日是老四大喜的日子,朕特来道贺。诸位不必多礼,只当寻常婚宴即可。” 康熙的声音洪亮而威严,长袍一撩端正的坐在了上首。
康熙上下打量了余莺儿一番,“淑嘉啊,从今往后,你便是雍亲王府的懿福晋了,要好好辅佐老四,别辜负了朕对你的期望。另外,日后你便同老四一起,唤朕皇阿玛吧。”
此言一出,众人皆是哗然。能得到皇上如此恩宠,得皇上如此看重,这位懿福晋日后不能小觑啊。
“儿媳遵旨。” 余莺儿连忙应道。
“好了,继续吧。”康熙满意地点了点头。见司仪还傻愣着,梁九功赶忙悄声上前提醒,司仪回过神来,声音高亢且悠扬地唱喏:
“乾坤朗朗,日月昭彰!雍亲王爱新觉罗·胤禛、懿福晋余佳·莺儿,今行大婚之礼,首拜天地。感天地造化,赐良缘佳偶,愿二人如比翼之鸟,双宿双飞,情牵岁月,矢志不渝。一拜,谢天地成全!”
言罢,微微侧身,如意转而指向上首,神情愈发庄重,唱道:
“尊亲在上,恩重如山!新人爱新觉罗·胤禛、余佳·莺儿,再拜高堂。念父母养育深恩,昊天罔极。自此成家立室,必当恪守孝道,传承家风。愿新妇孝顺恭谨,操持内闱井井有条;望夫婿勤勉奋进,光宗耀祖,不负家族期许。二拜,敬高堂养育!”
随后,司仪快步转身,面向胤禛和余莺儿,手中如意在二人之间轻轻划过一道弧线,高声唱道:
“夫妻和合,琴瑟和鸣!雍亲王爱新觉罗·胤禛、懿福晋余佳·莺儿,夫妻对拜。愿此后岁月,相濡以沫,举案齐眉。同甘共苦,携手同行。一拜敬深情,二拜许同心,三拜定终身!”
待胤禛与余莺儿完成夫妻对拜,司仪将如意高高举起,声音响彻全场:
“大礼已成!愿新人百年好合,永结同心。王府昌盛,福泽绵延。恭贺新禧!”
胤禛牵着林余莺儿的手,踏入婚房。屋内早已布置得温馨而喜庆,红烛高烧,烛光摇曳,将四周映得红彤彤一片。床铺之上,铺着崭新的大红锦被,被面上绣着寓意多子多福的石榴与灵动的鸳鸯图案,栩栩如生。床边的案几上,摆放着精致的糕点和寓意早生贵子的红枣、花生、桂圆、莲子。
胤禛轻柔的捏了捏余莺儿的手,“娮娮,你现在这儿安歇一会儿,我让冯嬷嬷准备了一些好消化的,你多少用一点儿,别饿坏了。我去去就来。”
余莺儿轻声娇羞道:“好,我知道了。你别饮太多酒,伤身。”
“好,你放心吧。今天是我们大喜的日子,我必不会醉醺醺回来,辜负这良辰吉日的。”胤禛轻笑道。
余莺儿被这话一噎,随即“恶狠狠”的拍开胤禛的手,嘴上也不示弱,“谁……谁跟你说这个了,你爱喝不喝。”
胤禛的唇角笑意分明,垂眸看着余莺儿的眼眸溢满着宠溺,“好,是我误会了。那我先出去了,你有事儿就唤冯嬷嬷。”
在吃完冯嬷嬷端来的吃食后,余莺儿复又盖上盖头端坐在喜床上。听着外头觥筹交错的声音,忽然觉得有些恍惚。
不知过了多久,房门被推开。她闻到了一阵酒香,还有胤禛身上熟悉的檀香味。
喜娘笑意盈盈地端着一个小巧的托盘走进来,胤禛伸手拿起放在上面的秤杆,轻轻挑起余莺儿的红盖头。
与此同时,窗外也响起了由已经结发的侍卫夫妇用满语唱的《交祝歌》,象征着祝福与驱邪。
随着红盖头缓缓落下,余莺儿那如桃花般娇艳的面容展露在胤禛眼前。她的双眸明亮动人,恰似一湾清澈的湖水,闪烁着羞涩与期待的光芒;粉嫩的脸颊因害羞而泛起红晕,宛如春日里盛开的花朵,娇艳欲滴。
胤禛看着眼前的佳人,不禁微微失神,半晌才轻声开口,声音有些沙哑,"娮娮,我终于等到这一天了。"
余莺儿听闻,红着脸垂下了眼帘,轻声说道:“妾亦然。”
婚房内弥漫着甜蜜而温馨的气息,红烛的光影在两人身上跳跃,似在为这对新人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须臾,喜娘端来一个圆盒,里面放着两个精致的小碗,碗里盛着热气腾腾的子孙饽饽。胤禛和余莺儿分别接过一只小碗。
当余莺儿用银勺盛起一个子孙饽饽递到嘴边时,喜娘笑着问道:“懿福晋,这子孙饽饽是生的是熟的啊?”
余莺儿羞红了脸,分明还未饮酒,脸颊便已然通红,抬眼看了一眼胤禛,见胤禛正眉眼笑意晏晏的看着自己。微微低下头,轻轻咬了一口子孙饽饽,娇怯道:“生的。”
喜娘又转向胤禛,胤禛嘴角含笑,也吃了一个。喜娘同样问道生熟的问题,胤禛伸手握住余莺儿的手,大声朗笑,“自然是生的。”
“哈哈哈哈,那奴才就在此恭祝王爷与懿福晋来年添个大胖小子!”
余莺儿脸颊绯红的娇嗔了胤禛一眼,周围以十三福晋为首的一众的福晋们、已婚女性长辈、命妇和伺候奴才们见状,纷纷掩嘴轻笑,屋内满是欢快的气氛。
如今只剩下最后一个环节了,喜娘端来合卺酒,两人交杯而饮。酒很烈,余莺儿被呛得咳嗽起来。胤禛连忙替她拍背,动作轻柔得仿佛在对待一件易碎的珍宝。
“哈哈哈哈,难得见四哥如此铁汉柔情的一面,待会儿撒帐的时候,可也得好生护着我们娮娮啊。”
音一落,仿佛开启了什么开关一般,众人连忙将床边案几上,象征着多子多福、生活甜蜜等美好寓意的花生、桂圆、红枣等撒向二人。
而胤禛也牢牢的将余莺儿护在身后,直至众人散去。
余莺儿抬眸,透过珠帘看向他的眼睛。那双总是冷静自持的眸子里,此刻盛满了柔情。她忽然想起,自从他表明心意以来,他总是这样看着她,在每一个不经意的瞬间。
"阿禛......"她轻声唤道。
胤禛伸手替她取下凤冠。珠帘晃动,发出清脆的声响。烛光下,她的容颜愈发娇艳。他低头,在余莺儿的额间落下一个轻如羽毛的吻。
"娮娮,为夫只愿往后余生,我们夫妻二人,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说罢,从一旁早已备好的托盘上拿起一把小巧的金剪刀,各剪一缕他们二人的发丝,用红丝线将两缕头发紧紧的缠绕在一起,放入一枚绣着鸳鸯的锦囊中。再在余莺儿的注视下,小心又慎重的将锦囊放入了一个带着锁扣的洒金漆长盒内。
余莺儿噗嗤一笑,“阿禛,你这大盒套小盒的,该不会明日还要再放进什么暗格里吧。”
"自然,"胤禛将东西放好后,坐回床边,与余莺儿十指紧扣,轻声说,"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这是你我二人自今日始结为一体的证明,自当该好好保存才是。"
余莺儿想到即将要发生的事,心中难掩紧张,双手紧张的绞着袖口,还想说些什么来缓解一二。
胤禛一眼便看穿她的意图,不给余莺儿机会,轻柔抚上余莺儿的脸颊,喉结上下滚动,目光带着炽热与温柔,温热的气息拂过她的耳畔,"在想什么?"
作者君:作者说:归宁礼又称回门礼,是古时流传下来的礼俗,也是一个女子在结婚中的最后一个大礼(出门、入门、回门礼)。一般是婚后的第三,第六、七、八、九,或者满月时女婿携礼品,随新娘返回娘家,拜谒妻子的父母及亲属。
作者君:作者说:归宁礼,各时期各地域名称不一,宋代称“ 拜门”,清代北方称“双回门”南方称“会亲”, 河北某些地区称“唤姑爷”, 杭州称“回郎”。近代通常在婚后第三天,又称“三朝回门”。归宁礼,包含告上礼、宗族之礼、子婿之礼、荐婿之礼、孝亲感恩礼、贤达共贺、敬酒答谢之礼、全家执手礼。
作者君:作者说:归宁礼,为婚事的最后一项仪式,有女儿不忘父母养育之恩赐,既表达了新郎对新娘家人的感谢和尊重,也让新娘父母放心将女儿交给新郎,一般,女家皆设宴款待,新女婿入席上座,由女族尊长陪饮。新婚夫妇或当日返回,或留住数日,若留住时,则不同宿一室。
作者君:作者说:至于大婚的一些礼仪或者习俗描写,是有借鉴网上查到的资料,不一定完全符合事实哦。
作者君:作者说:以下为作者在网络上找到的参考和借鉴来源。
作者君:
作者君:
作者君:
作者君:
作者君:求花花,求点赞,求收藏,求打赏吖~
甄嬛传:天道求我帮他消怨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