寅时一到,胤禛便小心翼翼的起身,柔声轻哄着迷迷瞪瞪哼唧的余莺儿,待余莺儿又沉沉睡去,这才走到东次间宣了苏培盛进来伺候更衣。
洗漱完毕,垫了一点糕点后,见时间差不多了,便抬步朝前殿议政处走去。在踏出房门时,好似想起了什么,停下脚步对今日守在外面的琥珀嘱咐了几句,这才大踏步离开。
“待会儿娮娮醒过来后,你们先伺候她洗漱更衣和用早膳,不用等朕,今儿个前朝事多,朕可能顾不上回来陪她用膳了,伺候的时候都仔细着点儿,有什么事儿及时差人来禀。”
“奴才遵旨。”
一刻钟后。
养心殿内,晨光透过雕花窗棂洒在金砖地上,却驱不散殿内剑拔弩张的气氛。胤禛身着明黄龙袍,端坐在龙椅上,眼神冷峻地看着下方争吵不休的大臣们。
“启禀皇上,江南织造局账目不清,定是有人从中贪污!” 礼部侍郎蒋廷锡率先站出,言辞犀利,直指户部尚书鄂尔奇。
鄂尔奇气得胡须直颤,立刻反驳道:“蒋大人莫要血口喷人!织造局之事错综复杂,岂是一句贪污就能定论的?分明是礼部在采购丝绸时故意刁难,才导致账目混乱!”
两人你一言我一语,互不相让,其他大臣也纷纷站队,一时间,朝堂上吵得不可开交。有人为了争夺权力,故意挑起事端;有人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颠倒黑白。胤禛看着这混乱的一幕,再加上心中挂念着昨晚做的那一场梦,心中的怒火越烧越旺。
“都给朕住口!” 胤禛猛地一拍龙椅扶手,声音如惊雷般在殿内炸响。殿内顿时鸦雀无声,大臣们纷纷跪在地上,大气都不敢出。
胤禛站起身,眼中满是愤怒与失望,“每日早朝,你们不是为了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争吵不休,就是为了权力勾心斗角!朕养着你们,是让你们为大清为百姓生计出谋划策,不是让你们在这里互相扯皮!不知道的还以为这儿是菜市场呢?!”
大臣们低着头,浑身发抖,纷纷磕头告罪。
胤禛扫视着下方的众人,心中愈发觉得,就是因为这些大臣们尸位素餐,才会导致大清走向灭亡。
“看看你们现在的样子,一个个只想着自己的利益,全然不顾百姓死活,不顾大清的未来!在其位谋其职,你们做到了吗!朕每日养着你们就是为了看你们扯皮站队的吗?!”
胤禛一挥袖直接离开了,苏培盛连忙高声道:“退朝!”然后匆匆追赶上胤禛的脚步。
今日的早朝就这样匆匆结束,大臣们战战兢兢地退出养心殿,彼此挤眉弄眼的相互问询着究竟发生了何事,然而却没有人能答得上来。
另一边,胤禛径直来到了前殿的西暖阁,挥退了想要进来伺候的苏培盛,自己一个人在里面坐着静思。而在门外守着的苏培盛在心中不断地揣度着,毕竟在他看来胤禛刚与余莺儿和好,应当正是心情舒畅的时候才是,可是这才没多久就又开始暴风骤雨的,再一想到今儿个早上胤禛上朝前的种种,也不像是与余莺儿又闹了矛盾。
苏培盛在心中思索半天还是没有结果,须臾,苏培盛灵光一闪,心中一沉。自己作为御前总管,竟然丝毫揣摩不出主子爷的心思了,究竟是巧合还是在主子爷心中自己不再是可以信任的奴才了呢......如果是后者,这御前总管的位置怕是......还是要有能说得上话的人才好啊......
西暖阁内沉思的胤禛丝毫不知道苏培盛心思回转间想到了这些,不过即使知道了也不在意,心大的奴才多的是法子处置。此刻他正一门心思的回忆着昨晚的那场造化呢,脑海中不断回想着梦境中的画面,随手拿起一支笔,在纸上写下了一些他梦到的关键事件和东西:“鸦片”“火枪”......
“鸦片侵蚀百姓身心,让我大清子民变得羸弱不堪;洋人的火枪火炮威力巨大,而我大清的兵器却如此落后;还有那未知的动力,能让船只在海上快速航行……” 胤禛喃喃自语,眉头紧锁,他自接手处理朝政以来,就知道皇阿玛一直以来也在关注着外界的变化,但是皇阿玛一直把这些东西牢牢握在自己手中,皇阿玛的顾虑......
不知过了多久,夕阳的余晖透过窗纱洒在桌案上,将那些字迹染成了暗红色。胤禛看着这些字,双手紧紧握拳久久下不定决心,忽然想到了昨日余莺儿的那番话,“不愧于己、不愧于百姓、不愧于大清”,良久之后,胤禛终于下定了决心。
自古以来没有哪个王朝能长盛不衰,天下分分合合皆是大势,自己若是再不改变,等待大清的便是炮火和铁骑,上天既然赐给自己这一场造化,自己便不能辜负!还有那句“落后就要挨打”也让他记忆尤新。
想到这里,胤禛眼睛一眯,呵!自己会让他们知道,谁才是老大!想要在大清放肆,朕怎么可能会给他们这个机会!都给朕等着吧!
他叫来苏培盛,语气坚定地说道:“去传老十三,就说朕有要事与他商议。”
不多时,胤祥匆匆赶来。他一进西暖阁,便察觉到胤禛的神色有异。“四哥,可是发生了何事?” 胤祥关切地问道。
胤禛示意他坐下,然后将自己昨晚的梦境以及早朝时的所见所感,一五一十地告诉了他。
胤祥听后,也是一脸震惊和义愤填膺,“四哥,这梦境虽离奇,但也不得不防啊,或许这就是长生天赐给四哥和大清的一场造化,不管如何,咱们得要早做打算才是。主动权还是得掌握在我们大清手里才好啊!”
作者君:蒋廷锡在雍正年间曾任礼部侍郎、户部尚书、文华殿大学士等职位,是雍正朝时期的名臣。鄂尔奇是满洲镶蓝旗人,曾任户部尚书兼步军统领,参与编撰《清圣祖实录》。
作者君:关于清朝皇帝上朝,分成两种:一、突出礼仪的朝会,分大朝、常朝两种;大朝,即元旦、万寿、冬至三大节皇帝要亲临太和殿,接受官员上表庆贺的朝会;常朝则次数较多,每月初五日、十五日、二十五日举行,地点及内容与大朝类似。二、处理日常政务及军机大事的日常朝会;它也有两种形式:一为“御门听政”,另一种则是皇帝接见军机大臣、各衙门堂官轮值奏事。对于第一种礼仪性的大朝,举办地点就在太和殿。而对于第二种处理日常政务的朝会,尤其是其中的“御门听政”则主要是在乾清门举行。雍正继位后,议政就多数在养心殿进行,御门听政就变成仪式形制了。之后就越来越少。在咸丰的时候基本就取消了。
作者君:求花花,求点赞,求关注,求收藏,求打赏吖~
甄嬛传:天道求我帮他消怨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