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巷的灯笼从街头挂到巷尾,红绸在晚风里轻轻晃,把青石板路染成一片暖融融的橘色。林舒瑶站在自家老屋门口,看着陆星辞踮脚往门楣上挂灯笼,他手里举着根长竹竿,白衬衫的袖子卷到手肘,露出小臂上因常年练吉他留下的薄茧——像极了高中时,他踩着板凳帮她家贴春联,结果差点摔下来的样子。
“小心点。”她忍不住叮嘱,手里端着的托盘上,摆着刚做好的紫苏汤圆,芝麻馅混着碾碎的紫苏籽,香气顺着晚风飘出去,引得巷口的小孩直往这边瞅。
“马上就好。”陆星辞把灯笼挂稳,跳下来时带起一阵风,吹得她鬓角的碎发飘起来,“你闻,隔壁张奶奶炸元宵的香味都飘过来了,咱们的汤圆好了没?”
“急什么,”林舒瑶笑着转身进屋,“要等你挂完灯笼才下锅呢,不然凉了就不好吃了。”
厨房的锅里咕嘟咕嘟冒着泡,白胖的汤圆在沸水里翻滚,裹着紫苏的清香漫了一屋子。陆星辞靠在门框上看她搅动汤勺,忽然说:“想起高二元宵节,你把带紫苏馅的汤圆分给我,结果我吃完闹肚子,被我妈追着骂。”
林舒瑶差点笑出声:“谁让你一口气吃了八个?还说‘林舒瑶做的,就算有毒我也吃’。”
“那不是觉得好吃嘛。”他挠挠头,眼底闪过一丝不好意思,“再说那时候,能吃到你做的东西,比什么都稀罕。”
她当然记得。那年元宵节学校补课,她带了妈妈做的紫苏汤圆,本想分给同桌,却被陆星辞半路截胡,揣在怀里跑回教室,结果汤圆被压得变形,他还是吃得津津有味,连包装纸都舔了一遍。
汤圆盛进白瓷碗里,撒上点桂花蜜,陆星辞拿起勺子就往嘴里送,烫得直吸气也舍不得吐:“还是这个味道,比外面卖的好吃一百倍。”
“慢点吃。”林舒瑶给他递过纸巾,忽然瞥见他口袋里露出的红绳,“你脖子上挂的什么?”
他愣了下,摸出个小小的香囊,蓝布面上绣着片紫苏叶,针脚歪歪扭扭,边缘还脱了线。“这个,”他有点不好意思地笑,“是你高三那年送我的,说紫苏能安神,让我高考别紧张。”
林舒瑶的心跳漏了一拍。那是她第一次学做香囊,针脚粗得像麻绳,送他的时候还红着脸说“不好看你就扔了”,没想到他戴了这么多年,布面都磨得发亮了。
“我一直戴着。”陆星辞把香囊塞回她手里,指尖轻轻碰了碰她的手背,“高考那天揣在兜里,觉得特别踏实。”
窗外忽然响起烟花声,两人跑到院子里,看见绚烂的光在夜空里炸开,像无数朵紫苏花同时绽放。巷子里的孩子们欢呼着跑过,手里举着兔子灯,笑声顺着风飘进来,混着汤圆的甜香,格外热闹。
“舒瑶,”陆星辞忽然握住她的手,声音被烟花声衬得有点模糊,却异常清晰地钻进她耳朵里,“等过了年,我们把院子里的紫藤架搭起来吧,夏天就能在下面吃汤圆了。”
“好啊。”她抬头看他,烟花的光落在他眼里,亮得像藏了片星海。
他忽然低头,在她额头上轻轻印下一个吻,带着桂花蜜的甜:“还有,明年元宵节,我们一起包汤圆给叔叔阿姨吃,好不好?”
林舒瑶的脸瞬间热起来,轻轻“嗯”了一声,把脸埋进他怀里。烟花还在继续,老巷的灯笼在风里摇晃,锅里的汤圆香气漫出院子,和着远处的笑声,像首温柔的歌。
她忽然想起很多年前的元宵节,陆星辞把偷偷买的兔子灯塞给她,自己却举着根蜡烛在巷子里跑,说“我当你的灯台,照着你回家”。
原来有些承诺,从少年时就埋下了根,在岁月里悄悄生长,终于在这个元宵夜,结出了最甜的果。
就像这碗紫苏汤圆,外皮软糯,内馅清甜,藏着的心意,早在很多年前,就已经甜到了心底。
重生下堂妻:王爷请和离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