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菱心中满是委屈,她向来只对美食情有独钟,虽不敢说视金钱如无物,却也绝非骄奢之人。身上所着衣裳、头上的金钗,皆为每年江南进贡之物。
可这些大家都有,顶多是自己的更珍贵些。但那是因为按照惯例,最精致最好的贡品,往往会献给皇帝留做赏人之用,轮到后宫妃嫔时,往往要次一等。
只是她手中握有阿远私库,见着这些漂亮的布料、首饰,想着反正闲置也是浪费,便拿来自己用了。可除了阿远生辰时赠送簪子外,她从未额外添置过衣裳、首饰。
即便是自己过生日,也只是让尚食局准备一桌佳肴,就自己这怕麻烦的性格,怎就在太后眼中,落下个奢靡的形象呢?
不过,张太后对自己成见已久,她也懒得再去辩解,解释不过是做无用功罢了。当一个人对你心存偏见之时,你的一举一动皆会被恶意揣测,甚至呼吸都成为错的。
张太后现下对待她,正是这般情形,特别是那天与淑妃交谈过后。太后自己同她们两个的态度,可谓一个天一个地,明眼人都能看出,太后这是有意让她与淑妃相互牵制,如此一来,即便皇后性格优柔寡断,也能稳坐后位。
其实,这次李秋菱是多虑了。此时的太后,正被赈灾粮的事搅得心烦意乱,刚刚那番关于穿着打扮的话,不过是她心情不佳的随口一说。
太后现在哪有那份闲情,去追究她的装扮呢。而李秋菱也不是不懂轻重缓急之人,见太后要离开,立刻出声道
李秋菱(李婉莹):娘娘且慢,婢妾有事禀报。
张氏:贵妃有何事啊?
李秋菱(李婉莹):太后,如是为粮食发愁,婢妾倒是有办法。
闻言,张太后猛地将目光投向李秋菱,那眼神中透着前所未有的认真。她仔细端详着对方,见其神态自若,没有丝毫慌乱与闪烁,确定眼前之人并非信口雌黄后,这才缓缓开口问道。
张氏:哦,有何办法?
李秋菱(李婉莹):婢妾从苏司膳那里得知,孟尚宫执掌尚食局时,见宫中每日膳食有许多被退回倒掉,只觉浪费可惜。
李秋菱(李婉莹):她不忍粮食被糟蹋,便悄悄带着几名小宫女,将那些剩余的偷偷储存起来。日子一天天过去,这些积攒下来的也越来越多。
事关朝廷赈灾,张太后也顾不得往日的偏见。她一步上前,紧紧拉住李秋菱的手,迫不及待的问
张氏:都有些什么,粮食有多少?
李秋菱(李婉莹):回太后的话,孟尚宫她们将洗净蒸熟后的萝卜,与糯米一道舂成泥状,再铸成砖块之形,待它自然风干以后,就会变成坚硬牢固的砖块,是为守山粮。
李秋菱(李婉莹):再把这些风干后的守山粮,一块块摞起来,像是砌墙一般,砌满了整个库房,另外还有一个地窖,里面藏的全是晒干的米和黄豆。
说道这里,她微微一顿,仿佛有些犹豫,最终像是下定了某种决心,才深吸一口气,继续禀报。
李秋菱(李婉莹):陛下登基之后,朝中事务繁重。早前便将矿场之事托付于婢妾打理。眼见入秋在即,考虑到冬季用煤的需求,矿场分三次轮换日夜赶工。
李秋菱(李婉莹):为了不影响开采进度,婢妾此前遣人采办了一批粮食,运往煤矿山用作给矿上的采煤人加餐,眼下倒能匀出一部分,做为赈灾之用。
张太后并未如预期那般,流露出欣喜之色,只是定定的凝视着对方。那目光仿若想将人看穿一样,良久,才缓缓开口问道
张氏:瞻基将这矿场之事托付于你,乃是对你的莫大信任。你只需妥善处理矿场事宜,确保一切顺利进行就好。
张氏:可你却偏偏选择在此时横生枝节,擅自决定从矿场抽调粮食。你是否想过,一旦导致矿场缺粮,引发动乱,进而影响开采进度。不仅会辜负瞻基对你的信任,更将落得个得不偿失的下场。
徵菱从云之羽开始旅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