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简在书包里沉甸甸的,像揣着一块烧红的炭。池苒抱着那本线装《诸葛亮集》,每一步都像踩在历史的薄冰上。图书馆老人那句“改写命运之战”如同战鼓,在她脑中轰鸣。
“五日后申时,历史楼203室…”
这五天,池苒的世界彻底颠覆。白天,她仍是那个在历史课上被提问时缩起脖子的普通女生,笔记本上却密密麻麻写满了对郝教授“诸葛亮不善用人”论的批驳。她逐字逐句研读那本神秘的《诸葛亮集》中的《与幼常书》,结合《魏氏春秋》的零星记载和正史材料,像考古学家拼接碎片,一点点还原出街亭之战背后被忽略的真相——那并非简单的刚愎自用,而是蜀汉国力困窘、情报失误与战略冒险交织下的悲剧选择,诸葛亮对马谡的任用,也包含着复杂而深远的布局考量。
晚上,她则成了另一个时空的战士。在空无一人的旧教室,她对着斑驳的黑板一遍遍练习陈述,声音从蚊子哼逐渐变得清晰,尽管每次开口,手心依然会沁出冷汗。竹简就摊在课桌上,那些关于她未来辉煌的字迹,既是灯塔也是枷锁。
当她再次开口练习说话时,背后忽然传来一声压抑的轻笑。那人嘴角悄然扬起,心中暗自思忖:没想到池苒竟有这样令人意外的反差,倒是显得有些可爱
第三天晚上,竹简出现了异样。当她试图回忆《后汉书》中一段关于军制的记载来佐证自己的观点时,脑中突然一片空白,取而代之的是竹简上关于她“三十岁发现《魏略》残卷”的详细描述,清晰得如同亲身经历。她甚至能“闻到”那潮湿的汉墓泥土气息。恐慌瞬间攫住了她——她差点把未来当成了需要引用的史料!
“过度依赖,记忆会混淆…”图书馆老人的话在耳边响起。池苒猛地合上竹简,指尖冰凉
预知未来的诱惑如同罂粟,甜美却危险。她必须依靠自己
第五天,申时将近。历史楼203室门口人头攒动。郝教授(郝仁)是史学界泰斗,他的讲座总能吸引大批学生。
。池苒挤在人群中,心脏狂跳,几乎要撞碎肋骨。她看到了陈溪飞,那位总是带着优越感的历史课代表(班里strong姐)正和几个同学谈笑风生。
“看,那不是池苒吗?”陈溪飞眼尖,声音不大不小,刚好让周围人听见,“她也来听郝教授讲座?该不会又想发表什么‘高论’吧?”旁边响起几声压抑的嗤笑。
池苒的脸颊瞬间烧起来,她下意识地想后退,书包里的竹简却突然传来一阵温热的熨帖感,像是在无声地鼓励。
她深吸一口气,攥紧了手中那份反复修改、字迹工整的发言提纲,指甲深深掐进掌心
讲座开始
郝教授风度翩翩,学识渊博,讲到“诸葛亮用人失误”时,引经据典,逻辑严密,听得台下学生频频点头。池苒的心一点点沉下去,准备好的论点在权威面前显得如此稚嫩可笑。
“因此,”郝教授做了总结,“街亭之败,根子在于诸葛亮识人不明,错用马谡,可谓其一生用人之最大污点。”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全场,“当然,历史充满多面性,欢迎有不同见解的同学提出讨论。”
台下鸦雀无声。没人会轻易挑战权威。陈溪飞不屑的看了池苒一眼,嘴角挂着一丝“果然如此”的微笑。
就是现在!竹简上那行朱批在脑中炸开!池苒感觉一股热血直冲头顶,她猛地举起了手,手臂因为紧张而微微颤抖,像一面在风中飘摇的旗帜。
池苒站起来,腿有些发软。开口第一句,声音果然带了颤音:“教…教授,我…我认为,对诸葛亮任用马谡的评价,或许…或许可以更立体地看待。”
她停顿了一下,强迫自己不去看那些目光,只盯着手中的提纲,声音逐渐稳定下来,带着一种她自己都未曾察觉的、研究史料时的专注与笃定:
“《三国志》确实记载马谡‘言过其实’,但《魏氏春秋》提到马谡临终前与诸葛亮有秘密书信往来。而更重要的是,”她举起那本线装的《诸葛亮集》,深吸一口气,仿佛捧着千钧重担,“在这本…家传的孤本中,收录了一封完整的《与幼常书》。”
全场哗然!孤本?《与幼常书》?连郝教授都身体微微前倾,镜片后的目光锐利起来。
池苒无视骚动,清晰而快速地念出信中关键段落:“…幼常,街亭虽险,实为诱饵。汝据山守险,非为胜,但求迟滞张郃大军旬日。待吾主力出斜谷,断其陇道,则魏军首尾难顾,长安震动。此策行险,然蜀中疲敝,非奇谋无以争胜…惜乎天不佑汉,斜谷大雨阻道,援军不及,汝竟陷于重围…”
她抬起头,声音带着一种穿透历史尘埃的力量:“信中可见,诸葛亮派马谡守街亭,并非简单的守城任务,而是整个战略大迂回中的关键一环,是险棋,更是绝境中的孤注一掷!马谡的失误,在于未能理解‘但求迟滞’的核心,擅自改变部署上山,导致被围困速败,破坏了整个战略时间点。诸葛亮的‘不善’,或许不在于识人,而在于未能将如此绝密的、需要高度执行力的战略意图充分传达给执行者,以及…对天气等不可控因素的严重误判!”
她顿了顿,迎着教授深邃的目光,最后总结道:“因此,街亭之败,是情报失误、天时不利、执行偏差与战略冒险多重因素叠加的悲剧,将责任简单归咎于诸葛亮‘不善用人’,忽略了蜀汉国力困窘、战略环境恶劣的大背景,也抹杀了诸葛亮试图以奇谋破局的悲壮努力。这不仅是马谡的悲剧,更是整个季汉,在历史夹缝中奋力挣扎却最终倾覆的一个缩影!”
话音落下,203室陷入一片死寂。连窗外的风声都清晰可闻。所有人都被这详实的引证、大胆的推论和蕴含其中的历史悲悯感震撼了。陈溪飞张着嘴,脸上的嘲讽早已凝固。
郝教授沉默了几秒,然后,缓缓地、用力地鼓起了掌。紧接着,稀稀落落的掌声响起,最终汇聚成一片热烈的声浪!掌声中,张教授走到池苒面前,眼中充满了毫不掩饰的欣赏和探究:
“非常精彩!史料扎实,视角独特,有胆识!这位同学,你叫什么名字?你手中的这本《诸葛亮集》,能否借我一观?”
池苒的心跳如擂鼓,手心全是汗,但一种前所未有的力量感充盈全身。她将书递给教授,声音清晰而平静:“我叫池苒。教授,这书…是一位守护者借给我的。它告诉我,历史不在乎对错,只在乎有没有人愿意记录真相。”她下意识地看了一眼门口,仿佛期待那个老人的身影。
郝教授翻阅着那本古老的书籍,手指摩挲着纸页,神情凝重而激动:“了不起的发现…了不起的勇气。池苒同学,历史社非常需要你这样敢于思考、勇于发声的人才!欢迎加入!”
招新会结束后,池苒走在被夕阳染红的走廊上,脚步轻快。她没有立刻去看竹简,但她能感觉到,书包里那份“未来史书”的记载,一定变得更加清晰而明亮了。她不仅挑战了权威,更是在这历史的回音壁上,第一次清晰地听到了自己发出的声音。
然而,当她独自走到图书馆古籍区,想向老人道谢时,却发现他常坐的位置空空如也,只留下一个冒着热气的茶杯和压在茶杯下的一张泛黄的纸条,上面是熟悉的、苍劲的笔迹:
「第一步已踏出,路在汝脚下。竹简之用,慎之又慎。混淆之兆初显,当以本心为锚。他日有缘,自当再见。」
池苒拿起纸条,看着空荡的座位,又低头看了看书包里的竹简。未来的画卷依旧诱人,但脚下的路,第一次如此真实地掌握在自己手中。
郭绮:哈哈哈哈哈哈哈哈,你是不知道死装姐的表情有多难看,哈哈哈哈哈哈哈……
池苒:这就对了,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补药剧透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