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刻钟后,胤禛迷迷糊糊的伸手,没有摸到余莺儿,瞬间睁开眼,发现身侧的床榻没有丝毫温度后,立刻起身寻找。
目光扫过熟悉的景致——汉白玉的台阶,朱红的廊柱,檐角沉默的脊兽……一切如常。
然而,一丝极其细微的、与这深宫禁苑格格不入的烟火气,却如同投入死水的石子,轻轻撞入了他的感官。
不是熏炉里的龙涎香,也不是庭院里的草木清气,而是……一种温暖的、带着谷物甜香的、如同民间灶台上升腾而起的朴素味道。
这味道极其微弱,却异常顽固地穿透了深宫冰冷的空气,钻入他的鼻息。
胤禛的脚步顿住了。他似有所感地微微侧首,循着那丝若有若无的暖香望去。
目光越过正门,落在侧后方一处平日里极少踏足、只供值夜宫人简单热些汤水的小耳房上。
那里,此刻竟隐隐透出昏黄温暖的烛光,纸窗上映着几个晃动的人影。
胤禛心头猛地一跳,方才那沉甸甸的疲惫和骤然没看见余莺儿而挥之不去的空茫感,被眼前的一幕撞开了一道缝隙。
他没有言语,只抬步,毫不犹豫地改变了方向,朝着那烛光摇曳的耳房走去。脚步虽稳,袍袖下的指尖却几不可察地蜷缩了一下。
越靠近那扇虚掩的柴扉小门,那温暖的食物香气便越是清晰诱人。里面还隐约传出细碎的、属于孩童的、极力压低的叽喳声。
“……额娘,面面……好了吗?”一个软糯的小奶音含混不清地问。
“嘘——小声些,弘昡,”另一个温柔的女声响起,带着安抚的笑意,“快好啦,等阿玛醒了就能吃了。”
“糖糖……放……”另一个同样稚嫩的声音执着地嘟囔着,似乎在索要什么。
胤禛的脚步停在门外,他伸出手,指尖触到那粗糙的木门板,竟有些微的颤抖。
他深吸了一口气,那带着麦香和暖意的空气涌入肺腑,奇异地熨帖了方才被烟火的硝烟和酒气刺激得发紧的喉咙。
“吱呀——”
门被轻轻推开。
狭小却异常整洁的膳房里,景象瞬间撞入胤禛的眼帘。
烛火的光晕柔和地铺满了小小的空间。余莺儿正背对着门口,立于一方简陋的灶台前。
她褪去了白日宴席上那身繁复沉重的吉服冠冕,只穿着一件家常的藕荷色缎面夹袄,墨黑的发髻简单地挽着,簪着一支素净的玉簪。
灶膛里的火苗跳跃着,映红了她专注的侧脸轮廓。锅里正咕嘟咕嘟地翻腾着热气,浓郁的香气正是从中散发出来。
灶台旁一张矮矮的小杌子上,端端正正地坐着两个粉雕玉琢的小人儿——三岁的龙凤胎,弘暘和弘昡。
两个小家伙也都换下了华服,穿着柔软的细棉布小袄小裤。
弘暘坐得还算规矩,只是两只胖乎乎的小手沾满了白花花的面粉,正努力地、笨拙地试图将一小团不成形的面块搓成条状,小脸憋得通红,鼻尖上还滑稽地沾着一抹面粉。
旁边的弘昡则显得“豪放”许多,她半个小身子几乎趴在了小案板上,两只小手用力地揉按着一团比她小脸还大的面团,案板上、她藕节似的小胳膊上、甚至额前的碎发上,都沾满了星星点点的面粉,活像只刚从面缸里捞出来的小花猫。
两个孩子太过投入于他们的“大业”,连门开了都未曾察觉。只有余莺儿闻声回过头来。
烛光下,她的面容上带着温婉的笑意,额角渗出细密的汗珠,几缕碎发柔软地贴在颊边,眼神清澈明亮,如同这深秋寒夜里骤然点亮的两盏暖灯。
“这么快就醒啦?我还说待会儿去叫你呢。”声音轻柔,带着一丝惊讶。
胤禛一时竟不知如何作答。
眼前的景象与他刚刚离开的那个觥筹交错、烟火辉煌的万寿宴,仿佛隔着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
这几年随着他和娮娮想做和要做的事儿愈发多起来,这样家常的景象,他们已经许久没有过了。
他喉咙有些发紧,目光扫过余莺儿额角的汗,扫过弘暘鼻尖上的面粉,扫过弘昡那沾满面团的小手,最后落在那口正蒸腾着诱人热气的锅上。
“嗯……刚醒,没瞧见你,就找过来了……”他的声音低沉,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沙哑。
“阿玛!”弘昡终于从她的面团大业里抬起头,看到门口的胤禛,眼睛瞬间亮得像星星。
奶声奶气地大声宣告,带着一种完成伟大壮举的自豪,“糯米和哥哥……和面面!给阿玛……祝寿!”
她一边说,一边献宝似的举起自己那沾满面粉、几乎看不出原色的小手,小脸上洋溢着纯粹无邪的快乐。
弘暘也抬起头,有些腼腆地看了胤禛一眼,小声地补充道:“是长寿面,阿玛。额娘教的。”
他努力想把手里那根粗细不均、歪歪扭扭的“面条”举起来,却因为手上沾了面粉,那面条滑溜溜的,差点掉到地上,惹得他一阵手忙脚乱。
余莺儿看着胤禛发愣的样子,眼中的笑意更深,如同春水漾开涟漪。
她拿起一块干净的湿布巾,走到灶台边,掀开锅盖。一股更加浓郁鲜香的热气瞬间弥漫开来,充满了整个小小的膳房。
动作麻利地拿起一双长筷,从翻滚着雪白汤花的锅里捞起一根根细长匀称、柔韧光洁的面条,小心地盛入一个朴素却洁净的青花瓷大碗中。
面条在碗里盘绕成一个圆满的形状。
接着,她拿起一个长柄的汤勺,从旁边一个温着的小砂锅里舀出清澈透亮、飘着点点金色油星、散发着浓郁鸡汤香气的滚烫汤汁,缓缓浇在面条上。
最后,她从另一个小碟子里,用筷子极其小心地夹起一个圆润饱满、蛋白凝滑如玉、蛋黄如蜜的荷包蛋,稳稳地卧在了面条中央。
又拈起几根翠绿欲滴、切得细碎的葱花,轻轻洒在汤面上。一碗热气腾腾、朴素却无比诱人的长寿面便完成了。
余莺儿双手捧着那碗面,小心翼翼地转过身。
烛光下,那碗面升腾起袅袅白气,这微微烟火气反倒衬得她愈发倾国倾城,令人心醉。
作者君:求花花,求点赞,求关注,求收藏,求打赏吖~
甄嬛传:天道求我帮他消怨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