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皮司令的人”
第1节:转移路线
玉米叶划过脸颊的刺痛刚传来,春杏就猛地拽住赵山河的胳膊往下蹲。“别出声!”她的声音压得像蚊子哼,辫梢的红头绳扫过赵山河的手背,带着点汗湿的黏意。远处日军的军犬正狂吠,“汪汪”声裹着伪军的吆喝:“搜!往玉米地深处搜!”
赵山河的后背紧贴着滚烫的土地,刚灌浆的玉米穗垂在头顶,青嫩的甜腥味混着泥土的腥气钻进鼻腔。他攥着怀里的地图,指尖在“秘密通道”的标注上反复摩挲——那是皮司令将军用红笔圈出的路线,此刻竟与春杏指的路分毫不差。
“往这边。”春杏猫着腰往前挪,布鞋踩在玉米根上几乎没声音。她突然停在一丛野菊前,用脚尖点了点地面:“从这穿三亩地,过石桥,五岳庙后墙有狗洞。”她的手指在唇上比了个“嘘”的手势,“我叔说,这是‘走熟路’,鬼子找不到。”
赵山河的心跳漏了一拍。三亩地、石桥、狗洞——与地图上标注的秘密通道完全一致。他摸出火柴,借着玉米叶的掩护划亮,火苗在掌心跳动的瞬间,看清了地图上“野菊”的标记,正是春杏脚下的位置。“你怎么知道这条路?”他的声音发紧,指尖捏皱了地图的边角。
春杏突然笑了,眼角的泪痣在火光里闪了闪:“俺跟着叔送饭,走了不下二十回。”她拽了拽赵山河的长衫,“快走吧,巡逻队的脚步声近了。”说着手腕一翻,露出藏在袖管里的短刀——是把磨得发亮的镰刀,刃口沾着点新鲜的草汁。
两人在玉米地里穿行,玉米叶“哗啦啦”地擦过衣衫,像在身后追赶的鬼影。赵山河看见春杏的脚步轻快却不乱,遇到低洼处总能提前避开,显然对这片土地熟得像自家院子。他突然想起皮司令的话:“最可靠的路线,藏在老百姓的脚底下。”
“你见过皮司令吗?”赵山河突然问,声音被玉米叶的响动吞没大半。
春杏的脚步顿了顿,镰刀在手里转了个圈:“没见过。”她往石桥的方向努了努嘴,“但俺叔说,他是能让鬼子发抖的人。上次黑石关伏击,就是他带着人,用锄头砸翻了日军的卡车。”她说这话时,眼睛亮得像藏了星星。
石桥的石板被夜露浸得发滑,赵山河扶着春杏跨过桥缝时,听见对岸传来日军的哨声。春杏突然往桥下指了指:“桥墩里能躲人,俺叔在那儿藏过军火。”她的指尖在石缝里抠了抠,摸出块带字的木牌——上面刻着个“晓”字,是李百晓做的标记。
赵山河望着五岳庙的方向,夜色里那座不起眼的建筑像个沉默的堡垒。他突然明白,所谓的秘密通道,从来不是地图上的线条,是春杏这样的百姓用脚踩出来的路,是他们藏在心底的信念。
“到了。”春杏指着庙后墙的狗洞,洞口被藤蔓遮掩,“进去往左拐,我叔在里面等你。”她将镰刀塞进赵山河手里,“这是俺爹的遗物,他说能砍断锁链的才是好刀。”
赵山河接过镰刀时,指尖触到刀柄上的温度——是春杏的体温。远处军犬的吠声越来越近,他弯腰钻进狗洞前,听见春杏突然喊:“赵先生,俺叔说,皮司令要的东西,俺们都备好了!”
第2节:校徽碎角
秉礼学校的晨读声刚起,春杏就攥着个布包冲进了校门。她的布鞋还沾着泥,辫梢的红头绳松了半截,见到孙敬之的瞬间,声音都在发颤:“孙先生,俺叔让俺送……送这个。”
孙敬之正在黑板上写“礼”字,粉笔刚落下,目光就落在春杏递来的布包上。粗布解开的瞬间,他的指尖猛地收紧——里面是枚“礼”字校徽,银质边缘缺了个大口子,正是约定好的“危险”暗号。
“孩子们,”孙敬之突然提高声调,粉笔在黑板上重重一划,“今天改上户外课,去后山坡认草药。”他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窗外来的光,“赵先生,你带低年级先走,我锁门。”这是疏散的暗语,“户外课”就是转移。
最前排的羊角辫女孩刚要问,就被赵山河一把拉住:“快,老师说后山有会发光的草。”他故意把声音放得轻快,手却在背后给孙敬之比了个“三”的手势——按皮司令的指示,分三批疏散,每批间隔一刻钟。
春杏看着学生们排着队往后门走,突然拽了拽孙敬之的衣角:“俺叔说,伪军离这儿不到二里地,带了狼狗。”她的指尖抠着布包,“他让您……别管文件了,先撤。”
孙敬之没回头,正飞快地将拼接好的《千字课》塞进墙缝,又把布防图残片塞进《论语》的封皮里。“皮司令早料到日军会反扑。”他的声音里带着镇定,粉笔灰落在肩头像层薄雪,“他说,万一据点暴露,就启动‘流动课堂’。”
“流动课堂?”春杏的眼睛瞪得圆圆的。
“就是把课堂搬到山里。”孙敬之锁好抽屉,钥匙往砖缝里一塞,“学生带着课本,老师带着情报,走到哪讲到哪,鬼子永远找不到。”他抓起墙角的扁担,“这是皮司令给的法子,说老百姓的屋檐、山洞,都是咱们的课堂。”
远处突然传来狼狗的狂吠,声音越来越近。孙敬之猛地推了春杏一把:“你跟最后一批走,告诉赵先生,去缑氏镇的红果树下汇合。”他往校门口瞥了眼,“我去引开他们。”
春杏刚跑到后门,就听见孙敬之在前面喊:“太君里面请!学生们都在上课呢!”声音里带着刻意装出的谄媚。她回头望了眼,看见孙敬之正将那枚破损的校徽别回胸前,银质的缺口在阳光下闪着冷光,像在对敌人竖起的刀锋。
学生们的脚步声在山坡上响起,像串散落的珠子。春杏攥紧空布包,里面还残留着校徽的冰凉触感。她想起叔说的“皮司令的法子总管用”,突然觉得那枚碎角的校徽,不是危险的信号,是无数人用信念拼起来的铠甲。
山风卷着伪军的呵斥声从山下传来,春杏加快脚步,红头绳在风里飞起来,像一道奔向黎明的火把。
◦ 第3节:内鬼现形(1000字)——赵山河发现春杏送完信后,有人在墙角画了个小三角(伪军联络标记),突然想起皮司令的话:“越靠近据点,越要防内鬼”,转身时,看见杂货铺老板的儿子正往日军岗楼跑。
巩县烽火抗日之豫西铁血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